红楼梦中黛玉真的是贾母最心仪的人选吗?真相是什么

贾宝玉的婚事是《红楼梦》里的一条主要情节线索。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读过《红楼梦》原著的读者,对贾母这个人物的印象普遍很好,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贾母貌似在金玉良缘和木石姻缘的斗争中,坚定不移地站在宝玉、黛玉这边,关于这一点书中有很多情节足以证明这一点。

先是第25回,王熙凤在跟黛玉开玩笑的时候,曾公开说出“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

凤姐笑道:“到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众人听了,都一齐笑起来。——第25回

婚姻大事,岂会随便开玩笑,更何况玩笑中的当事人还是贾母溺爱的黛玉,王熙凤敢开这个玩笑,必然是从贾母处听到了什么风声,所以她坚信林黛玉将来就会嫁给贾宝玉,这才敢开这种玩笑。

不信且看第55回,王熙凤和平儿算计荣国府未来几年内的重大花销时,很正式地将宝玉、黛玉的婚事费用也算在其中:

凤姐笑道:“我也虑到这里,到也够了: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来。”——第55回

如果第25回的“吃茶玩笑”属于笔者主观猜测,那么第55回的这个情节,可以说实锤了上述的分析。

而且事实上,贾母相中黛玉做宝玉未来的媳妇,在荣国府内并不是一个秘密,而是人人皆知的,别说王熙凤,就连下人们也坚定不移地认为,林黛玉将来必定会嫁给贾宝玉,这一点从第66回,小厮兴儿对尤二姐、尤三姐所叙述的贾府概况中可以看出来:

兴儿笑道:“若论模样儿,行事为人,倒是一对儿好的。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口,那是再无不准的了。”——第66回

兴儿作为荣国府的下人阶层,他的话能代表贾府大部分下人对此事的看法,所以纵观《红楼梦》前80回,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事,在贾府诸人看来,几乎是一件确定的事。

看问题在于,林黛玉作为“木石姻缘”的当事人,她并不认为自己的婚事就能这般被定下,一开始她不放心宝玉对自己的真心,其后经过第32回的“诉肺腑心宝玉”,再有第34回的“赠旧帕”事件,林黛玉彻底明白了宝玉的真心,她放下了对宝玉的怀疑,甚至和宝钗的关系也变得好起来,至第45回,钗黛“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两人变成交心闺蜜。

可林黛玉对于自己和宝玉的婚事,仍然保持一种怀疑的态度,这种态度不是针对宝玉,而是针对贾母和命运!

林黛玉活得太通透了,我们读者就好比是书中的小厮们,看着这些情节和舆论,便觉得林黛玉的婚事由贾母做主,必定是确定的。

可对于林黛玉这个当事人而言,一方面事关自己婚嫁命运,故而思虑得比别人多;另一方面,林黛玉似乎对贾府的大势有一个悲观的预测——贾府将来会衰落,自己和宝玉的婚事也不会成功!

所以我们看到,第32回林黛玉在窗外听到贾宝玉的那句“林姑娘何曾说过为官作宰的混账话”,林黛玉一边感慨宝玉果然是知己,一边感慨:父母早逝,虽有刻骨铭心之言,无人为我做主(黛玉其实并没有寄希望于贾母)。

再有第34回,黛玉收到宝玉的旧帕,她不觉神魂驰荡,可又感觉到可悲:我这番意思,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

就在荣国府内部诸人都认为林黛玉必定是未来的宝二奶奶时,林黛玉却始终对自己的未来抱有悲观预测,甚至到了前八十回末尾的第79回,贾宝玉为晴雯之死作《芙蓉女儿》,在与黛玉探讨文中用词时,贾宝玉将其中一句改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林黛玉立刻忡然变色,因为她下意识觉得这句话似乎是自己和宝玉未来的结局。

脂砚斋此处也有批语:慧心人可为之一叹。观此句,便知实不为晴雯而作也。

林黛玉便是“慧人”,她不信任贾母,也不信任命运。以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智商,不可能看不出贾府大厦将倾的衰落命运,而实际上,从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到第八十回结束,贾府的下坡路走的越来越明显,甚至到了后期,连红稻米都吃不起了,王熙凤病重,王夫人翻遍整个荣国府也找不到一根完整的人参......

林黛玉冷眼看着这些,她如何能不产生怀疑:自己一个孤女,贾宝玉作为荣国府的活龙,对家族命运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宝玉娶了自己,对家族利益没有丝毫好处;反观薛家,金玉良缘能促成“贾薛”联姻,至少有一定的家族利益可图,自己和宝玉的爱情,能敌得过家族利益吗?

林黛玉的真正不安在这里,即便是一个贾母,也无法一句话决定整个家族的命运,更何况贾母从未公开定下宝黛的亲事,她老人家是否也是处于观望的态度?笔者不得而知,但林黛玉必定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