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有中华美学精神品格的音乐作品,它有力度地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这是著名文艺评论家毛时安在聆听交响音诗《千里江山》后的感慨。继7月30日晚由上海交响乐团在沪完成世界首演之后,明日,交响音诗《千里江山》将亮相西安,这也是该作品全国巡演的第二站。这一由上海交响乐团联合中国音协交响乐团联盟成员共同委约的作品,将陆续由中国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等多支乐团分别在全国多个城市上演共计20场演出。以《千里江山》的音乐足迹踏访祖国的锦绣山河。
如何将北宋王希孟唯一传世画作《千里江山图》用交响乐来演绎?作曲家赵麟坦言自小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汲取丰厚养分,他的祖父赵望云是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家中叔伯也都在书画上有很深造诣。赵麟深谙中国美学强调意境与心态的关系,用音符来勾勒他心中祖国的青山绿水。“交响音诗《千里江山》更多是一种礼赞,是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想的礼赞,只不过采用了交响乐与民乐相结合的表现方式来创作。”
虽则短短70分钟,但这部交响音诗却锁住了线下线上逾百万人的目光,带给他们视听上的无穷回味。《千里江山》共包含一段序曲与六个乐章,其中的每个乐章都采用了类似《诗经》的“比兴”手法,先写物,再由物及人。
第一乐章题为“云飞起,楚天千里”,是一个全景式的纯粹的管弦乐乐章,以宏大的视角作为整部作品的主题。第二乐章“水云溶漾”中加入了独奏乐器笙,赵麟在其中先写水、写云,再写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第三乐章“月壑松风”是琵琶与管弦乐队的协奏,同时还有一个副标题“琅然。清园。谁弹。响空山”。
赵麟在第四乐章中让二胡与乐队合作,抒发人在面对浩荡山河时产生的热爱与阔达的胸怀。紧随其后第五乐章加入激烈的钢琴,描写的是叠嶂的山峦,“万马回旋、众山欲东”的山势,以及人在面对群山时的感受。女高颖独唱出现在第六乐章的“万山入海”,歌词用的是孟浩然的《彭蠡湖中望庐山》。赵麟说:“画作里是有庐山的影子在里面的。所以我选择了孟浩然的这首写庐山的诗。这首诗也反映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它从对整个环境的描写,最后写到人的心态。”
《千里江山》不仅从《千里江山图》中寻得灵感,更有《诗经》等中国古典文学的加持。赵麟希望用交响乐来传递中国文学和哲思,展现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