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写了不少悲情角色,尤其那一干红楼儿女,都是薄命人,令人同情惋惜,但也写了不少令人痛恨的角色。
但要问谁是红楼梦里最可恨的人,哪个角色最令人切齿,估计有人会说孙绍祖,有人会说贾雨村,也有人会说贾珍,可能很少人会想起葫芦僧乱判葫芦案里的那个拐子。
按照门子所说,“这一种拐子,单管偷拐五六岁的儿女,养在一个僻静之处;到十一二岁,度其容貌,带至他乡转卖。”这也就是我们今天人人痛恨的人贩子。
还是英莲的香菱,三四岁那年,正因这种拐子的出现,下人一个不注意,她就被抱走,从此改变了人生。
英莲被拐是在那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里,正是家家户户出门看花灯的热闹时节,而越是这样热闹场面,对拐子来说,也就越容易下手。
如果没有拐子,英莲不会成为香菱,也不会从小姐沦为丫鬟,更不会成为薛蟠的小妾,而应该是某一小富之家的正室夫人,管家奶奶,每天过着相夫教子的幸福生活。
可这一切,都在那年元宵节,被早已盯上她的拐子打碎了。
拐子最令人痛恨的,不只是破坏多少幸福家庭,他还要让被拐的孩子认贼作父,甚至如果被拐的孩子不听话,便是棍棒伺候,朝打暮骂,忍饥挨饿也许都是家常便饭,香菱正是“被拐子打怕了的。”
因为惧怕拐子,原本已经记事的小英莲,只能选择忘记自己的父母家乡,甚至年纪姓名,“只说拐子系他亲爹,因无钱偿债,故卖他。”
一个闺中少女,被父母视作掌上明珠的千金小姐,娇弱之躯,如何忍受拐子的棍棒?他要挨多少打才会被打怕?才会管那个面目可憎的人叫爹?现实中,又有多少孩子被拐后,有相似经历?
拐子改变的又何止是英莲一人的命运?得知她意外丢失后,英莲父母甄士隐夫妇“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后来又因火灾,甄士隐一家沦落到投靠岳父的境地,以至这个曾经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的中年男人,渐渐露出下世的光景。
英莲是甄士隐夫妇的独女,夫妇俩年过半百,膝下无子,只有此女,爱如珍宝,“一旦失落,岂不思想?”所以,英莲被拐后没几年,痛失爱女而又不事稼穑的父亲甄士隐,可能顿觉人生无望吧?于是便随疯道人出家去了,而母亲封氏则主仆几人,日夜做些针线发卖,以此度日……
我有时在想,甄士隐真的出家了吗?还是他在随道人四处云游时,依然会打听女儿下落,希望有奇迹出现?又或者在打坐念经或度化世人时,想起过去一家三口的幸福时光,还会忍不住老泪纵横?
在英莲到薛家做丫鬟乃至成为薛蟠之妾的同时,她的母亲封氏是死是活?即便是活着,大抵身边丫鬟也早已嫁为人妇,只剩她一人守着那风烛残年吧?她会因太思念丈夫和女儿而整日以泪洗面甚至哭瞎了双眼吗?
多少幸福家庭,因为无良可恨的拐子的存在,而被破坏被改变,从此或天各一方或阴阳两隔,永不相见。甚至多年以后再相见,即便面对面或擦肩而过,也早已认不出彼此。
拐子害的又何止甄士隐一家三口,因为他的贪财,将英莲先后卖给两家人,最终还导致了冯渊的惨死。
冯渊谐音逢冤,他是真的冤啊。原本是乡绅之子的他,虽然父母双亡,但好在给他留了不少家产,让他得以守着些薄产度日。
十八九岁的冯渊,酷爱南风,最厌女子。然而,与英莲的初见,让他一见了就不能忘,立意要买来做妾,而且发誓从此再不结交男子,也不再娶第二个。这大概算是一见钟情吧?英莲容貌有多美,可想而知了。
一个苦命女,一个有情郎,无论对英莲还是冯渊来说,这原本是多好的一桩喜事啊。可“谁晓这拐子又偷卖与薛家,他意欲卷了两家的银子再逃往他省。”
这就是最令人切齿痛恨的拐子,眼中只认钱,哪管你死活。可若他将英莲第二次转卖的买家不是薛家,而是一平凡之家,想必后来贾雨村断案时,会看在昔日甄士隐资助看重之情上,给香菱一条活路。
可对拐子来说,他好不容易将英莲养到了十二三岁,其容貌品格都是一流的,自然得卖个好价钱,而能出得起价钱的人家,不是冯渊这样的小富之家,便是金陵四大家族这样的豪门,平凡人家哪有那个财力?
对拐子来说,虽然冒着一定风险,但自己养了八九年的一个女子,转眼就能得到双份银子,且两家彼此知道的概率又小,他何乐而不为呢?
能让拐子有卖完英莲就跑路的打算,显然不只是为了躲祸,他一定是将英莲卖出了个好价钱,第二个买主薛家出的银子,显然要比冯渊高很多,这些银子甚至足以拐子过活后半生。
而且,薛蟠本来也是个散漫使钱的主儿,看到英莲这样的绝色女子,他怎能不动心?还不是多少银子都肯出的?也正因此,将英莲买来后,他与薛姨妈不知打了多少饥荒,才纳了香菱做妾。
当然,这拐子破坏他人家庭幸福,又因贪财不守信义,最终也没个好结果,卷了银子还没来得及跑呢,“两家拿住,打了个臭死,都不肯收银只要领人。”这个结局,大概是拐子没想到的吧?于公于私,世人和王法都不会饶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