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里看“大正月里”的禁忌

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无疑就是过年。过年并不是像其它的节日一样,这一天过去了,节日就过去了,严格意义来说,中国人过年,是从“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开始,到“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结束的。

这是一年之中最“长”的节日,就像我们在过年时经常说到的“大正月里”,其中的“大”字就说明了这个节日的特别。这个最“长”的节,在言谈举止坐卧起居的方方面面的禁忌也是一年当中最多的,这在《红楼梦》的第二十回中体现的最多。

凤姐对李嬷嬷说:……大节下老太太才喜欢了一日,你是个老人家,别人高声,你还要管他们呢,难道你反不知道规矩,在这里嚷起来…

李嬷嬷何许人也,她是宝玉幼时的乳母,她更是宝玉所形容的“鱼眼晴”类型的代表,心理扭曲无事生非。她在第八回时已经侧面出场,拿走了宝玉留给晴雯的豆腐皮包子,喝了宝玉的枫露茶,从而引发了微醺后的宝玉发了一次少爷脾气,向来怜香惜玉的宝玉摔了茶碗,呵斥了丫鬟茜雪。

这次因为玩牌输了钱晦气无处撒,李嬷嬷便跑到宝玉的住处倚老卖老,迁怒于无辜且带病的袭人。宝玉及众人百般安抚也不行,幸亏凤姐及时出现,既是劝慰也是提醒尚在年节中,“别人高声,你还要管他们呢,难道你反不知道规矩,在这里嚷起来”,这才“亏这一阵风来,把个老婆子撮了去了”。

自古以来,过年的时候更讲究和和气气的。传说新年伊始,各路神仙有时候会到凡人家中看一看,如果见这家人和睦幸福,就说明这家人中多是良善平和之人,神仙就会成人之美,赐予他们更多的福气。高声吵嚷势必会把神仙连带福气拒之门外,当然是要禁止的。

因为在正月里,“学房中放年学,闺阁中忌针线,却都是闲时”,无所事事的贾环来到宝钗处,和莺儿等人赶围棋作耍。赢起输不起的贾环耍赖皮,赖莺儿的钱,被莺儿讥讽,“一个作爷的,还赖我们这几个钱,连我也不放在眼里。前儿我和宝二爷顽,他输了那些,也没着急。下剩的钱,还是几个小丫头子们一抢,他一笑就罢了”。被戳了痛处的贾环哭闹不止,刚好被来探望宝钗的宝玉撞见。

作为兄长的宝玉,说了贾环几句。宝玉之所以对贾环的哭泣那么反感,首先是年节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日、是喜庆的节日,哭声会带来霉运的。再则,男儿有泪不轻弹,贾环作为一个男孩子,还是侯门公子,因为一点儿小事哭哭啼啼,成何体统,宝玉作为哥哥也是恨铁不成钢,教导两句也是作哥哥的本分。

凤姐对赵姨娘说“大正月又怎么了?环兄弟小孩子家,一半点儿错了,你只教导他,说这些淡话作什么……”。

贾环在宝钗处被宝玉说了几句,回家之后就添油加醋地告诉母亲赵姨娘,没有得到安慰反被赵姨娘臭骂一顿,正好被路过的凤姐隔窗听去,凤姐制止了赵姨娘的责骂。

按辈分来讲,赵姨娘应该是凤姐的婶子,但是由于赵姨娘是妾室,“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身份低下,所以作为“小辈”的凤姐照样可以当面说她“歪心邪意、狐媚子霸道”,也甚是不公和悲哀。但是赵姨娘的确不对,古时候讲正月里骂孩子,会使孩子挨一年的骂,何况粗俗的赵姨娘还骂得那么难听,“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

再则,教育孩子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纠偏引正,岂是一骂了之,这也给现代那些骂孩子家长提个醒,要想不让自己的孩子长成“贾环”,就不要骂孩子,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

当然,此次宝玉对贾环的提点、凤姐对赵姨娘的警吿都为后来姐弟二人遭到“魇魔”埋下了伏笔。

宝玉对黛玉说“何苦来,大正月里,死了活了的”。

史湘云来到贾府,宝玉从宝钗处来会面,小心眼的黛玉是醋意大发,又开始生宝玉的气了。宝玉担心她生气伤身,她却使小性说“我作践坏了身子,我死,与你何干”。“死”字向来被忌讳,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何况是在喜庆祥和的年节中。俗话说“好不应,赖应”,在大正月里说这种不吉利的话,预示一年都不顺遂,当然是这是带着迷信的色彩。黛玉此番死了活了的话,不仅是她小性的特点,更是她悲观主义的体现。

当然,在二十一回中,也有一些违忌的言行。比如宝玉为了向袭人表决心,“便向枕边拿起一根玉簪来,一跌两段”。在古代,如果在正月打碎东西,预示新的一年多磕磕碰碰,很不顺利。何况宝玉还是故意为之。

还有第二十二回中,宝玉对湘云说“我倒是为你,反为出不是来了。我要有外心,立刻就化成灰,叫万人践踹”,湘云回道“大正月里,少信嘴胡说……”,大正月里不要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宝玉受了黛玉和湘云的夹板气,“回房躺在床上,只是瞪瞪的”,袭人说宝玉“大正月里,娘儿们、姊妹们都喜喜欢欢的,你又怎么这个行景了”,大正月里不能愁眉不展;还有众人猜灯谜时,面对贾府四春的爆竹、算盘、风筝、佛前海灯的谜底,一向严谨的贾政陷入沉思,“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心内愈思愈闷”,甚至是形于色,“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只垂头沉思”,最后提前退席了,可见大正月里对“不祥”的忌讳。

“大正月里”虽然禁忌比较多,但都是集中体现了人们趋吉避凶、祈求福祉的心理,希望新的一年幸福美满平安喜乐,都包含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和追求,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