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这名词出于佛经。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非人”是形貌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
金庸先生有一部以佛经命名的作品——《天龙八部》,其中包含着许多佛门思想,“求不得、爱别离”的内核贯穿始终,特别是三大男主:段誉、乔峰、虚竹,都与佛门这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大理国世子段誉笃信佛教,丐帮帮主乔峰出身少林,一身武功源自玄苦大师传授,虚竹则是虔诚的佛门弟子。围绕他们三人发生的所有故事,紧扣“有情皆苦、众生皆孽”的主题。
贪、嗔、痴被视为“三毒”,是修行者的大忌,在《天龙八部》中,雪山大轮明王鸠摩智,顶着“有道高僧”的光环,却始终无法看破贪、嗔、痴,毕生都在追求达到武学巅峰。
久居西域一带的鸠摩智,虽贵为吐蕃国师,但在武学资源匮乏的环境下很难有所突破,游历江湖期间,有幸结识了慕容博,在还施水阁得到了大批“限量版”的武学秘籍,其中包括“密不外传”的少林七十二绝技手抄本。
慕容博和鸠摩智在交流中产生了“感情”,两大武学奇才都对大理天龙寺的六脉神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慕容博“仙逝”后(诈死),鸠摩智怀揣少林七十二绝技造访天龙寺,提出以少林武学交换六脉神剑的提议……
对于鸠摩智的“友好访问”,天龙寺上下严阵以待,组成了以枯荣为首,本因、本观、本相、本参、本尘为辅的剑阵,而鸠摩智炫技般的连续施展拈花指、多罗叶指、无相劫指等多种套路,颇有一番势在必得的姿态。
战况很激烈,结果很遗憾!自学成才的段誉,倚仗深厚的内力迅速领悟了六脉神剑,现学现卖、新鲜出炉的六脉神剑着实让鸠摩智吃了一惊!
段誉双手同时出力挥出,他心下惊惶,真气自然涌出,右手少冲剑,左手少泽剑,双剑同时架开了火焰刀这一招,余势未尽,嗤嗤声响……斗室中剑气纵横,刀劲飞舞,便似有无数迅雷疾风相互冲撞激荡……
情急之下,鸠摩智顾不得“宗师”的身份,偷袭段誉的手,要拿“活剑谱”祭奠“亡友”,在阿朱、阿碧的“神助攻”下,段誉顺利逃脱,此时的鸠摩智已经被贪、嗔、痴所牵绊,“后遗症”迟早会来!
少林寺英雄大会,让鸠摩智再次登上“热搜”,他要凭一己之力击败少林众高手!
第一个发现问题的是逍遥派新任掌门虚竹,在鸠摩智大出风头之际,他敏锐地指出,鸠摩智演练的“少林武功”虚有其表,包裹在相似招式下的,是逍遥派已故师叔李秋水的独门绝学——小无相功!
虚竹在众人期待的眼光中闪亮登场,以正宗“小无相功”为根基,配合一招简单、粗暴的“黑虎掏心”险胜鸠摩智,挽回了少林的声名。吃瓜群众还在回味刚才那场精彩PK时,英雄大会的重头戏悄无声息的开始了。
乔峰(萧峰)的身世、雁门关外的惨案、慕容博的假死,种种谜团都在这一刻有了答案,萧远山父子、慕容博父子加上个鸠摩智,五大高手齐聚藏经阁,仇恨,不再是焦点,慕容博赌上性命,要实现恢复“大燕”的梦想!
慕容博的提议能打动萧远山,却无法说服萧峰,一场恶战在所难免,而慕容父子+鸠摩智临时组队,从牌面上看,实力占优,剑拔弩张之际,长窗外一个苍老的声音,打破了尴尬的局面。负责少林寺保洁工作四十余年的扫地僧出现了……
身穿青袍的扫地僧拿着一把扫帚,正在弓身扫地,稀稀疏疏的几根长须已然全白,行动迟缓,有气没力,无论怎么看,都不像是个“练家子”,但扫地僧竟能准确的说出萧远山、慕容博藏身少林的时间、偷走的秘籍、练功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让萧峰在内的五大高手在疑惑中生出仰慕!
本派武功传自达摩老祖。佛门子弟学武,乃在强身健体,护法伏魔。修习任何武功之时,总是心存慈悲仁善之念。倘若不以佛学为基,则练武之时,必定伤及自身!
简短几句话就精准的分析出了萧远山、慕容博所受的内伤,还大发慈悲的叮嘱鸠摩智:大轮明王,你错了,全然错了,次序颠倒,大难已在旦夕之间……须知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求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克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才能练得越多!
武学、佛法都已入化境的扫地僧,明确的告诉世人如何修炼七十二绝技,可惜没人能懂,出于善念的劝告打动不了也鸠摩智,没能清除“病症”的鸠摩智自以为是的认为:少林寺的七十二项绝技被慕容先生盗了出来,泄之于外,少林寺群僧心下不甘,却又无可奈何,便派一个老僧在此装神弄鬼,想骗得外人不敢练他门中的武功。嘿嘿,我鸠摩智哪有这容易上当?
跌入枯井中的鸠摩智,无法控制体内真气,差点掐死段誉,幸运的是,修炼过“北冥神功”的段誉,在危急时刻启动“防御模式”,完整的吸收了鸠摩智苦修而来的内力,懊恼之余,鸠摩智作了深刻的反思:
老衲虽在佛门,争强好胜之心却比常人犹盛,今日之果,实已种因于三十年前。唉,贪、嗔、痴三毒,无一得免,却又自居为高僧,贡高自慢,无惭无愧,唉,命终之后身入无间地狱,万劫不得超生……如来教导佛子,第一是要去贪、去爱、去取、去缠,方有解脱之望。我却无一能去,名缰利锁,将我紧紧系住。今日武功尽失,焉知不是释尊点化,叫我改邪归正,得以清净解脱?
顿悟之下,鸠摩智交出遗失的易筋经,委托段誉还给少林,失去了内力的他,没有了争强好胜的欲望,彻底摆脱了贪嗔痴的困扰,回归吐蕃后,致力于研究佛法,翻译佛经,变成了一位货真价实的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