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书的时候,很少去关注作者的生平,更不会去关注创作的过程,而直到我看到这样一段话:
路遥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后,打电话弟弟说:“去领奖还是没有钱,路费是借到了,但到北京得请客,还要买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你能不能帮我再想一下办法。”
路遥这个茅盾文学奖得主,竟然连自己的书都买不起,更不用说去领奖的路费钱了!
而看到这里,我认识了很多文章中都提过的王天乐,就是路遥的弟弟。
路遥最感谢的人就是他,路遥7岁时,父亲领着路遥去延川县农村的伯父那里走亲戚。
父亲一旦丢下他从伯父家走了,就不会回来了。
不过这不影响他和胞弟王天乐的感情,两个人从小就是最亲的。
当时小有名气的路遥,为了让弟弟脱离农民的身份,不知道说了多少好话,将弟弟安排到城市工作,后来又求了人,把他调到《延安报》和《陕西日报》当记者。
当《平凡的世界》获奖后,为了去领奖,还是弟弟去借的路费,那时候的路遥连领奖的路费都没有!
当时王天乐说了句:你要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可给你找不来外汇!
而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开头就想写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弟弟王天乐。
王天乐说这样写我也背上了出名的罪,你出名,你的弟弟也跟着出名,人家会笑话的。
于是路遥又改成了: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
后来路遥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弟弟王天乐就成了他的“后勤部长”,直到去世。
而这6年时间,《平凡的世界》能够创作完成,有一半是王天乐的功劳!
路遥去世后,弟弟王天乐写了一篇关于他的文章,名为《苦难是他永恒的伴侣》。里面记录了他和路遥的故事。
1988年5月25日,路遥他一生铭记的日子,《平凡的世界》写下了最后一个字,画上了最后一个标点。
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把笔从窗口扔了出去。走到卫生间的镜子前,看着苍老消瘦的自己,泪流满面。
6月1日,路遥在弟弟王天乐陪伴下到北京,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送第三部的小说稿。
那里已经堆积了近两千封观众来信,谈的都是《平凡的世界》。
茅盾文学奖给他带来5万元的奖金,但在他1992年去世时,留下1万元的存折和近万元的欠账。
他怎么能想到20多年后赶上IP热,《平凡的世界》被开发成影视作品,总投资超过1.2亿元呢?
但路遥要的不是金钱,而是希望能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食粮,于是一开始创作《平凡的世界》时,路遥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边吐血边写作,他用生命创作了给后人留下的精神食粮。
路遥的作品充满了光明的色彩。他的主人公经过努力之后,抵达到了一个人格升华和精神成熟的境界。所以,尽管他写的是苦难、奋斗,但给人的永远是希望,是崇高,是昂扬,是温暖。这为他的故事蒙上一层高于生活的诗性的光辉。
据统计,近三十年间,平均每年就有一本有关路遥的图书出版。学术界,研究路遥和路遥作品的学者及其论著也在继续增加。
受他作品影响的读者越来越多,他们把路遥的书留给下一代。
潘石屹说,许多人喜欢看路遥的小说里描写的坚韧啊,吃苦啊,那当然是一种力量。
“实际上,对我影响最深的是爱的力量。同胞的爱、手足的爱、恋人的爱、同窗之爱,在他笔下,那些是人世间最纯净、最动人、最有感染力的力量――这种力量通过书本穿透到每个人的心里面。”
“路遥的作品一直被读者阅读着,喜欢着。他的声音就留步在一代一代读者心间,这个人的生命就这样延续着。”陈忠实说。
路遥留下的,不仅是那部长达104万字、呕心沥血写就的“劳动者的史诗”,不仅是他以高于生活的诗性光辉传递出穿越苦难的热情和力量,更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奋斗者的精神回响。
读路遥,就像是在读自己,读《平凡的世界》就像是完成了一次人生的救赎。
而我们读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受到了激励,这也许就是路遥拼了命也要写完这部作品的原因,他希望能给广大的人们留下精神食粮!
所以,《平凡的世界》值得成为每个人的枕边书,更值得成为你奋斗之路上最坚固的陪伴。
如果你的一生只能读一部作品,那首选就是《平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