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家长会通常会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老师(或者学校)邀请那些学霸、进步非常大的学生及其父母进行经验分享。
而这其中往往学霸家长分享经验的情况最多。
本来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一方面通常分享经验的家长都会就学校、老师甚至是孩子的同学以及全班的家长们进行肯定。
另一方面会强调“家校合作”尤其是“积极配合老师工作”,这对其他家长来说也有榜样、示范作用。
最后则是哪怕这些家长只是分享几个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或者是辅导孩子的经验对其他家长来说也是有价值的。
毕竟对我们都知道,这种事情很多时候即便是我们明明知道该做什么,但更知道的却是就算是自己知道了也大概率不可能落实好。
但即便如此听听人家孩子是怎么学的,人家的父母是怎么要求、怎么处理一些问题的终究是会有所期待的。
可是有没有发现一个就跟我们看到一些学霸经验分享尤其是一些有组织性的(特别是通过媒体)的学霸经验分享时的问题——一些学霸、学霸家长会给我们很不真诚的感觉。
例如学霸大都说自己不熬夜、大都会说自己不刷题、大都会说自己从来不上辅导班,而且他们一定都会有兴趣爱好,且这个爱好跟学习一点直接关系也没。
而学霸家长则往往会表示:“我们啥也没管,都是孩子自己学的。”
这就导致不少家长觉得这样的经验分享听下来,感觉就是听了个寂寞。
有人还会觉得,这哪里是经验分享,分明就是大型“凡尔赛”现场,妥妥就是来“补刀”的。
甚至有人还认为如果不想说就别讲了,站上去又说自己啥都没做,这不是纯粹在浪费大家的时间吗?
按照老师们的“一般算法”——你浪费我们一个人十几分钟,全班家长加起来的时间你就浪费了……咳咳咳,反正很多很多时间。
比如尤其是一些初中、高中阶段的学霸家长说自己在孩子的学习上“啥也没管”还真是有可能的。
但这是因为他们把很多事情做在了前面。
例如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学前、小学阶段做了很多的工作,不但培养起来孩子的学习情绪、调动起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还培养好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内驱力等。
对这种孩子来说,在后面的学习中更多只是依靠跟老师学、依靠自己学而不需要父母的过多参与是很可能的。
所以你让他们来讲自己“当下”是如何管孩子学习的,他们可能不知道该怎么说,总不能说:“我记得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孩子……我们……最后……所以孩子现在能够自主学习不需要我们操心,主要其实就是我们的早期家庭教育做得好……”
不但帮不上其他家长的忙,反而会让其他家长陷入过去没做好什么什么的自责中去,是没什么积极意义的。
另外有很多家长站上去讲的时候其实也是很被动的。
一是确实会很紧张;二是真的不好意思拒绝孩子老师的要求。
这种情况下说真的,能找点具体的事情是如何说、如何处理或者能把自己孩子回家之后是如何安排时间的、都学什么等等分享一下的,就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在我个人看来,所谓的“学霸学习经验”“学霸家长教育经验”等我们不要太过在意。
在家长的教育、孩子的学习等这类问题上真的说能把一些好的经验拿来就用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
对本身就是学霸的学生来说或者对本身就是学霸的家长来说,他们当下的很多方法、习惯也是通过长期摸索、实践、总结等过程不断完善起来的。就算是当他们看到还有更好的学习方法,但却未必会直接拿来就用。
而对本身就不是学霸的学生或者学霸的家长来说,最大的问题则是就算是知道了人家是怎么学的、怎么教的,往往自己也根本做不到。
比如我们很多人很想知道学霸们回家之后是如何学的。
但我们却忽视了这些学霸回家后怎么学本身就没法去学——因为他们在学校的一天学习质量、效率本身就会和其他学生不同。
从之前的预习,到课上的听讲,使得大家都完成同一天课程的情况下,却在知识的掌握上能力相差很大。
而遇到那种会争分夺秒、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的学霸,你会发现我们自己还在犯愁作业太多写不完的时候,那些学霸却可能已经写完很多甚至在作业少的情况下放学之前都能写完了。
别太在意自己最后听了个“寂寞”,这种心态下即便是本该有启发的地方也会让自己错过——反正听都听了,有点收获总是好的,不是吗?
例如有几点比较常见的注意事项我觉得作为家长是应该好好思考一下的。
1、“多跟老师沟通”的意义是否相通了,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分析一下多沟通是否是有积极意义的,如果有,那就先从这点入手。
2、跟孩子之前的关系是否有改善、调节的需要,是否存在自己明明管得很多却越管效果越差的问题?解决孩子的问题有困难,那么先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是不是会更简单一些?
3、学霸的学习方法我们暂时学不了,那么学霸针对“学习效率”做的事情中是否有我们可以参考借鉴的?例如课前的预习、课上如何确保更高效率听课、课后在有时间的情况下,能不能利用一下进行及时复习,而不是听完课就拉倒,非要等到放学回家之后再学。
4、在跟孩子的沟通上,是不是有一些不需要逼迫、强制就能达到目的的办法?是不是我们过于注重结果,却忽略了过程呢?
5、孩子在这个班级他是快乐的吗?他为什么快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又能为孩子的学习环境做点什么呢?
面对这样的分享,作为“听众”我们首先不要上来就有太高的期望值,但也没必要总是觉得没收获。很多时候我们未必一定要直接获得对方的具体方法,而是通过这样的一个分享过程我们同步思考一下如果换成是我们自己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是否有更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等等。
来都来了,听也听了,但凡能有点收获也总是好的,您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