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红楼梦》是一本为人处世的智慧奇书,诗绿凤每天与你分享红楼精华。
读《红楼梦》的初衷很现实,那就是:感应人情冷暖、学会为人处世,过上圆通和谐的幸福生活。
很多家庭衰败之前,往往是有征兆的,而且大都差不离有以下三个迹象。赫赫百年的望族世家贾府之所以最终也逃不脱“富不过三代,五世而斩“的命运也是如此。
“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具有非常敏锐的政治头脑和经济头脑的探春说的这话一点也不夸张,这句话可谓是龙潭虎穴的豪门贾府最真实的写照。
贾母在她过生日关照两个穷人家的孩子四姐儿和喜姐儿时也说到贾府人势利,
她说:“我知道咱们家的男男女女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未必把他两个放在眼里。”
贾母对于贾府这个大家族的不和睦是很清楚的,但她也无可奈何,因为她自己本身就做得不好。
在怎么与两个儿子相处的问题上,她自己就有让人戳脊梁骨的地方,对大儿子偏心眼,不与大儿子一起住在荣国府,让大儿子住窄小的偏夏,不让大儿子管理贾府事务。
所谓头梁不正下梁歪,作为贾府的首脑,都处理不好自己家庭的内部事务,对外怎么以理服人呢?
老话说家和万事兴,这句话尤其对于一个豪门之家更是金科玉律,但贾母把大儿子与二儿子两家人弄得随时虎视眈眈,便是犯了治家的大忌。
在贾府这个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的大家族,人人都富贵思淫欲,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
但是贾府的灵魂人物贾母,却对这个大家族的淫欲之风睁只眼闭只眼纵容着这样的行为。
贾琏在王熙凤生日宴上与鲍二家的偷情被王熙凤当场人赃俱获,气得想死的心都有。
“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都是我的不是,他多吃了两口酒,又吃起醋来。”
如此糊涂的认知,与慈禧太后闻听八国联军侵华后说的丧权辱国的话:“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于贾赦这么一个胡子苍白又做了官的老男人,居然还有兴致讨小老婆,并且还算计到了贾母高级秘书鸳鸯的头上,贾母知道此事后气得浑身如筛糠。
可面对的是大儿子,她就是拿不出威风与威信来教育大儿子,只是数落了邢夫人几句:
我正要打发人和你老爷说去,他要什么人,我这里有钱,叫他只管一万八千的买,就只这个丫头不能。留下他伏侍我几年,就比他日夜伏侍我尽了孝的一般。”
这话里,还透着鼓励大儿子讨小老婆的意思,贾母此言说得实在昏聩。
贾母对于宝贝孙子贾宝玉的宠溺,赖嬷嬷作为贾府一个极为体面的奴才,见证了贾府几代人对后代子孙的管教。
她对贾母在儿孙教育上就非常有意见,她的话很有说服力。
“不怕你嫌我,如今老爷不过这么管你一管,老太太护在头里。当日老爷小时挨你爷爷的打,谁没看见的。老爷小时,何曾象你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了。还有那大老爷,虽然淘气,也没象你这扎窝子的样儿,也是天天打。如今我眼里看着,耳朵里听着,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象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管的到三不着两的。他自己也不管一管自己,这些兄弟侄儿怎么怨的不怕他?你心里明白,喜欢我说,不明白,嘴里不好意思,心里不知怎么骂我呢!”
赖嬷嬷通过对贾府几代人的教育情况一对比,精明世故的她就看出贾府家长们教育的差距来了。
她说的这段话,明是对宝玉说,其实是在拐着弯骂贾母对儿孙管教不严,不会教育儿孙。
1、“如今老爷不过这么管你一管,老太太护在头里”,这话就是在指责贾母过分宠溺宝玉,让宝玉的老子贾政都不敢管自己的儿子。
2、“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象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管的到三不着两的。他自己也不管一管自己,这些兄弟侄儿怎么怨的不怕他?”
赖嬷嬷这话是在嘲讽贾母不能以身作则,自己都处理不好与两个儿子的关系,对外怎么能以理服人呢?
大儿子一大把年纪还想纳妾,贾母不说不允许,反而还说她愿意出钱给大儿子去买小老婆,是不是糊涂得道三不着两呢。
赖嬷嬷作为受恩于贾府的忠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出于奴才身份,又不敢对贾母指手画脚,只能这样委婉地说出对贾母教育的不满,希望贾母“你心里明白,喜欢我说,不明白,嘴里不好意思,心里不知怎么骂我呢!”
贾宝玉最后出家当和尚,在很大程度上与贾母的溺爱分不开,甚至可以说是贾母毁了宝玉的前程。
贾府正是因家庭不和,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最终毁掉了百年望族贾府,让贾府最终成了忽喇喇大厦倾,飞鸟各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