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夏天最热时候的开始。大暑的三候是:“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这时候雨量增多,湿气较重。
在中国古语中,“暑”是“热”的意思。就热来说,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而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中的“中伏”前后,日照最多,气温最高,天气也最热。
大暑,作为24节气中比较重要的节气,千百年来流传下了数以万计的诗篇。或借物抒情、或心生抱怨的、或感怀时光流逝、也有卧榻扇风品茶,不一而足,让我们一起来品读。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在所有的关于大暑的诗篇中,文史君以为白居易的这首写的最为妙极。大暑虽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诗人白居易却能悠然处之。
在浓荫深厚的小院中,放把椅子端坐其间,窗下有凉风习习,室内空无一物,正好给人清爽的感觉。由“热散由心静”而演化出的“心静自然凉”,传承千年,经久不衰。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大暑节气,热是永恒的主题。但是也正是处于这样的场景中,诗人们最是反其景而行之,写下了最是曼妙、清凉的诗句。尤其是宋朝诗人杨万里的《夏夜追凉》最是堪称绝唱。
夏日夜间,天气酷热,热得让人无法安眠,甚至连一丝风都没有,这时候走出小屋,在幽静的有着虫鸣的竹林深处,一种微凉沁人心脾,给人以宁静、给人以清凉,给人以哲思。
夜晚暑气散了以后,邀得三五好友,携几壶浊酒,竹笛吹起,婉转悠扬,在水阁上吹风赏笛,音乐洗尽这整日的炎热,让泠泠音符化作清爽秋风,人生惬意,何及于此?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大暑至,秋临近,林子里依稀透过的钟声能让人感觉夏日的暑气在一点点消失。萤火虫在林中飞舞,备好瓜果,邀来好友,谈天说地,观史阅经,静享夏日的好眠时光。
全诗描写的淡雅随性,尤其是萤火虫照亮夜空,微风吹动着经史书籍,这一份祥和和宁静,凉风习习,如何不给人一种清凉之感呢?正是这唯美的描写,读之心静而凉意生。
与白居易、元稹相比,司马光面对酷暑的心境就颇有愁绪。听着夏虫鸣叫,看着萤火虫在荒芜的庭院里飞舞。明明正是酷夏,却一下子有了秋凉的感觉。
韶光易逝,年华不再,慨叹不已!一样的风景,一样的场景,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心静,就会生出不同的感触来。
读者们,关于“大暑节气的诗词”,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