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文学史上,托马斯・曼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他的绝大部分作品是艺术家小说,描绘艺术家本人的内心世界与社会地位,对疾病与人性、智性及人的尊严存在密切关注,文字中富于浓厚的哲学思辨。在1929年,托马斯・曼荣获192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笔下的十句格言,体会其文字的深刻内涵与意义。
托马斯・曼出生于德国,父亲是一位巨商,母亲是巴西人,他在家中排行老二,他的弟弟亨利希・曼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他的父亲在当地很有威望,母亲则有艺术气质,让托马斯・曼从小接受到音乐、文学等方面的熏陶。
据说,青少年时期,托马斯・曼并没有展现出过人的天赋,他对学校里的课程毫无兴趣,他更喜欢更加自由的写作工作,立志于未来作为一名专职作家。最终让其成为一名专职作家是父亲的去世。他的父亲在41岁的时候便去世了,托马斯・曼进入大学每天疯狂的学习写作和阅读,父亲的去世给他留下一笔遗产,这笔钱足够他的花销,因而托马斯・曼终于将自己从不喜欢的学科中解脱出来,成为一名自由的职业作家。
托马斯・曼的思想深受叔本华和尼采的影响,充满浪漫民族主义思想,起初他认为用战争才可以捍卫家园,该思想与当时反战阵营中的旗手格格不入,尤其他的哥哥,两人因此而绝交。后来,托马斯・曼的思想发生180度大转弯,他成为一位坚定的共和主义,成为一名人道主义者,对当初其反理性主义感到罪过。
值得一提的是,托马斯・曼是一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个别小说描写出艺术家内心的孤独、彷徨、与苦闷的情绪,还有某种病态的心理状态,是19世纪至20世纪德国资产阶级艺术家的统一特征。他的一生维护人道主义传统,小说结构严谨,匠心独具。他曾获得美国国籍,但其对麦卡锡主义及迫害进步主义人士极为不满,随即愤然离开美国。
他的小说审美特征以整体性、客观性、嘲讽性及距离性为主,整体性是指无数细小的时间和细节构成了现实世界的整体;客观性则指的是事物的原生状态,呈现出伟大的叙述及温和、宁谧、明快、智慧的叙述;距离性是指小说的伟大叙述与事物的自然状况有一定的距离;而讽刺性则是对现实世界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嘲讽。
另外,托马斯・曼的客观嘲讽表明他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思想,他将批判主义赋予更广泛、更伟大的意义,成为一种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和创作原则。他在细节描写上极为细致入
微,惟妙惟肖,细节描写让人如痴如醉,形成极具个人色彩的写作模式。
总之,托马斯・曼的文学思想成为19世纪至20世纪德国文学史上弥足珍贵的财富,也成为他国文学家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成为永恒的经典。
1929年,托马斯・曼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于1875年6月6日出生,今天是这位德国大作家147周年诞辰,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的十句格言,体会文字背后的精神力量,相信你会对他有所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