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种,这里写的是春天开花的一种。
一: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慢慢凋落,四处无人,春夜的寂静让山野显得更加空旷。或许是月光惊动栖息的鸟儿,从山涧处传来轻轻的鸣叫声。
二: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1.“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答: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答出心境、环境各一分,意思对即可)
2.“诗中有画”是王维诗的特点,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三四两句的画面。
答:示例:夜半时分,皎洁的明月升起,清辉惊扰了山中栖鸟,围绕桂树飞舞盘旋,鸟鸣声声,春天的溪涧更显幽静。
王维的《鸟鸣涧》当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其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此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鸟鸣涧》该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首。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或许是一处景点。《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鸟鸣涧》中,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诗的第一句“人闲桂花落”,描绘的是春天山间夜里的桂花。因为没有人事活动的打扰,所以能够听到桂花的细微飘落声。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不是看见“桂花落”呢?
相信大家都知道桂花的枝叶是十分繁茂的,但是桂花的花瓣却十分细小,并且它又发生在夜里,所以人的肉眼是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唯有凭借它落下的一丝丝声响。
当然,这里还有个前提条件,就是“人闲“。需要注意的是,它不仅仅指没有人事活动的打扰,还指明了王维当时的心境也是十分闲静的,也就是心中没有藏事,故而能够察觉到幽静环境里的桂花飘落。
然后,诗的第二句”夜静春山空”,即夜里一片寂静,春天的山中空空荡荡。很显然,它紧承了第一句“人闲桂花落”中的“静”,并且更进一步。毕竟山里不可能空无所有的,但是当山间万物,包括王维自己都沉醉在这种“静”里时,就有了“空”的绝妙意境。
最后,诗的三四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衬静手法的妙用。我们说前面的“空”,已经让这片小世界万奈俱寂了。但就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下,王维引来了月亮的光亮,说它惊动了山中的栖鸟,从而高声鸣叫在这春天的幽谷中。
所谓“鸟鸣山更幽”,这里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有静的前提,也可以说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总的来说,《鸟鸣涧》突出一个“静”字,用“以动衬静”“以声写静”的手法,描摹了一幅“静而不死,寂而不枯”的“秋山月夜图”,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天人合一的喜悦之情,景因情设,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