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林黛玉有三间小房,薛宝钗却住五间大房?两人的差距就在这里

贾元春省亲回宫后,下旨贾府众人搬进大观园,林黛玉选了潇湘馆,薛宝钗选了蘅芜苑。有学者表示,曹雪芹在设计潇湘馆和蘅芜苑之初,就是借以影射钗黛二人,归属早已注定;陈设布局也都是根据个人特点而设计,其他各处房舍也是一样。

不过认真对比潇湘馆和蘅芜苑就会发现,潇湘馆似乎只有三间小房,蘅芜苑却有五间开阔大房。于是,关于林黛玉受欺负和薛宝钗受优待的争论也就甚嚣尘上。其实,潇湘馆和蘅芜苑的设计的确有高下之分。曹雪芹也很明确地给出优劣之别,但事实却弄反了。

真正好的不是五间房的蘅芜苑,而是三间房的潇湘馆,这一点从元春省亲当晚的称赞就能看出。原文第十八回:贾元春道:“此中‘潇湘馆’‘蘅芜苑’二处,我所极爱,次之‘怡红院’‘浣葛山庄’,此四大处,必得别有章句题咏方妙。”

贾元春虽然将潇湘馆和蘅芜苑并列提出,但潇湘馆在前,顺序上就领先蘅芜苑,自然更好一筹。所以,林黛玉选择潇湘馆绝不会受委屈,反而是掐了尖。除此之外,贾政的评价也是潇湘馆更胜一筹。

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潇湘馆掩映在修竹林中,雅致之极。尤其妙的是潇湘馆在相对高处,正房更是高于其他,就显得更别致精巧。贾政评价说“若能月下在此窗下读书,不枉虚此一生”是一语三关,既是说林黛玉的好,暗示宝黛姻缘正确,也是潇湘馆让他感到非常满意。

而贾政对蘅芜苑的印象却是先“无味”后“有趣”。否定再肯定,与对潇湘馆从“外赞到内”很是不同。尤其“无味”的评价很重,无味而寡淡,典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暗示薛家和薛宝钗在贾政的心中就是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