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红楼梦》的一世情缘

若喜欢我的文字,请关注我 。谢谢!

我与《红楼梦》的缘起,全因母亲。年少时,家里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本越剧小人书,相当于现在的画册,插图底部有文字解说。我叫母亲给我讲解里面的故事。当母亲读到林黛玉葬花时:“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红楼梦》,发觉文学的魅力太大了,竟然让我着迷了一辈子。

从今日起,重读《红楼梦》。原计划是三年之后,但不想等了。因为人生很无常,不知道我的明天是风平浪静,还是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唯一能把握的就是今日岁月静好,风轻云淡。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身体越来越差。背后的脊椎有几个椎突出压迫神经了,导致脖子僵硬。腰间盘也突出压迫神经,不宜弯腰,超过五分钟就痛苦不堪。

医生说:你的全身骨质都疏松了。换言之,将来会有更多的椎还会压迫神经。过了2分钟,他担心我压力大会造成心里阴影,又安慰说,是比较年轻了一点儿。

我内心没有掀起狂风巨浪,甚至连一点涟漪也没有。磨难于我而言已是常态。

其实这世间,很多人的人生都是兵荒马乱,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甚至活得凄惨悲苦,只是我们不知道而罢了。

这2天,网上特火的“二舅”视频,他的人生简直是浸泡在海水里,又苦又咸。他瘦得像一支芦苇,拖着一条残废的腿,拐着拐杖去给别人做木工,换取铜板只为了口中食。已经66岁了,还要照顾88岁的母亲。自己本身都需要别人照顾哩。作者说,6688是一个完美的组合。当我听到这一句解说词时,既想笑但眼泪却崩了出来。人生所谓的坚强,更多时候是没有退路的代名词。我对二舅无限敬佩与感动。我们总一直认为别人都活得比自己好,那是因为我们习惯仰望天空,看到的是天空辽阔,碧空万里无云。很少低头看脚下,其实脚下大多数是坑坑洼洼的路,甚至是万丈深谷。

2014年去权威眼科医院检查,都是进口机器,检查一项五百元,一共做了五项检查。医生说我的眼底很不好。我看了一下图片,眼底像网状一样,都是一个个的破洞,已经逼迫到黑眼珠了。医生建议我少用眼。

恰恰相反,这几年我读书非常用功,看书的时间持续太长,因为太沉迷,等到眼睛疲倦脑痛时,时间已过去了很久。年少读书都不如现在拼命,现在对自己够狠,因为余生很短很贵,没有时间来挥霍了。时常脑子冒出“岁月忽已晚”这句诗。

人的成长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年龄不同,读《红楼梦》的感受也不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我读红楼梦的感受也不等于你的感受,不必要苟同,本来就是一部残缺的小说。任何人做任何的想像力都不为过。不必攻击,没有谁是权威专家,大家都是正行走在路上的学习者。

宋代蒋捷的《虞美人》寥寥数语就写出了人生的三个阶段。其实读《红楼梦》也一样,也会经过三个阶段。

20岁之前,父母为我们遮风挡雨,我们只是单纯地读书,日子简单而快乐。人生的旋律是轻松明快的。此时人生经历少,没有多少挫折,生命没有多少伤和痛,看书没有多少深刻的感悟,看山还是山。

毕业后出来找工作,大公司拒绝录用你,小公司录用你又觉得屈才,总认为自己才情汪洋恣意。一路挑挑捡捡,举棋不定,最后房租都成了问题。放眼望去,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最后只好向生活妥协。

北大才子陆步轩求职的经历,大家与他雷同,只不过后来他成功了,而我们大部分人还是默默无闻。

人生坎坷,历尽沧桑,突然发觉学生时代为赋新词而强说愁简直就是无病呻吟。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语还休,欲语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时对人生有了深刻的体验,但更多的是抱怨和不甘,读《红楼梦》时,感受颇多,但更多的是愤慨。这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人生的第三个阶段: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50岁以后,万水千山走遍,踏尽岁月山河,终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行到水穷处就坐看云起。不再抱怨生活直面人生,内心归于平静淡泊。知道人生本就是跌宕起伏,知道无常才是真实的人生,于是学会了释然。知道人生就是一场体验,于是学会了尽兴!

此时,不管是社会阅历还是个人对事物的认知边界,都跨越到了一个高度,是从量变到质变,通过表象看本质。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我现在双管齐下,一边看《红楼梦》书籍,一边看1987版的《红楼梦》电视连续剧。

前天看第一集,当那熟悉的旋律响起时,我热泪狂奔,遏制不住。当年母亲每天都看此剧,可是如今母亲已过世。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父母健在时,觉得老是很远很远的事情。双亲过世后,觉得年轻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母亲过世后,我对生命很痛苦,找不到破译生命之谜的钥匙,很想去大寺院听高僧诠释生命。无奈新冠肺炎疫情反反复复,出趟门都要被隔离20多天,所以暂时作罢。

《红楼梦》故事悲惨凄凉,充满了无限遗憾与无奈。希望读完后,能给我一点新的启示。

《红楼梦》是一部集大成者,容纳了诗词、戏曲、民俗、医学、绘画等等。曹公用词洗练、绝妙,字字玑珠,每阅一回,便生出一种人生感怀,令无数文人墨客竞折腰。

张爱玲说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SHÍ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可见,《红楼梦》在世人心中的位置。《红楼梦》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魅力一直不曾消减,虽只有80回,后面的内容遗失了,但不妨碍大家对它的喜欢,红楼梦研究者也不少。维纳斯是断臂残缺的,可是依然美丽。

我将用新的眼光,横切面解读《红楼梦》。慢慢细读,静静品味,哪怕一天读2页也好。然后,再结合当今社会的现象,陆陆续续地写有关的文章。你若喜欢更好,反之,也不要拿砖砸我,文学允许百花齐放。

特别声明:所有的平台都叫纳兰唐儿。所有的作品系本人原创,若见相同的文章署上别的名字,一定是抄袭。从未授权给他人转载。若见这两种情况,请帮我举报。

本人痴迷文学,是靠古典诗词和戏曲滋养的女子,亦酷爱易经的六爻和喜欢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