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么优渥的待遇,不止针对顶尖名校生。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教体局局长贺占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年薪60万元招中小学老师只是我们全旗教育综合改革中的一项人事改革措施,而且不是只针对清华、北大的毕业生,覆盖面非常广。”
2019年,深圳某中学拟聘用28名应届毕业生中,24人为硕士,4名是博士。他们大多来自名校,其中10人来自北大,5人来自清华。
2016年,北京一知名中学发布的拟选聘教师公示中,16位拟选聘人员均是硕士及以上学历,包括博士9人,毕业院校也都是清北人大等。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的落实,不断提高地位待遇。
在法律层面,教师的利益也更好地受到保护。今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进行了修订,目前已形成修订草案。此次教师法修订聚焦“强化待遇和保障,分类建立保障机制,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工资分配制度和晋级增薪机制”。
除了政策上的保障,不少中小学还提供年薪、编制、住房等福利待遇。上文提到的鄂尔多斯就为优秀的应聘者提供60万年薪;针对名优教师,还可以提供120平方米住房或35万元安家费,硕士及以上学历研究生提供100平方米住房或30万元安家费,对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本科生提供80平方米住房或25万元安家费。深圳的一所中学为应聘者解决深圳市户口和事业编制,保障并帮助教师解决住房。
至于博士为什么会青睐中小学教师岗位,甚至大有抢着应聘的趋势,北京二中教育集团总校长钮小桦曾这样说:首先,国家重视教育,社会上尊师重教的风气越来越浓厚,中小学教师岗位对于高学历人才有足够的吸引力。其次,大多数博士入职中小学后得到了学校重用,他们感觉有用武之地,愿意留在中小学施展才华。
“钱”的事落实了,地位提高了,教师的幸福感也更强了。
《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披露(暂无博士生就业数据,可先通过本科生数据了解一二),2019届本科毕业生从事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就业满意度为73%,高于全国本科生平均水平(68%)5个百分点。
从教五年后,满意度进一步上升。2014届毕业五年一直从事中小学教师职业的本科生就业满意度为81%,高于全国本科生(74%)7个百分点,相比其毕业半年时的就业满意度(66%),提高了15个百分点。
麦可思在对2014届毕业半年后任职中小学教师的本科生的跟踪研究中发现,该群体在毕业三年后仍从事该职业的比例达到89%。
中小学教师从业初期职业转换率相对较低,这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息。
但当前越来越多的硕博生争当中小学教师,对本科师范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那么,在强手如林的职场,他们应如何应对?高校该怎么做?
近几年我国持续探索高师院校本科师范生培养的转型升级,人才培养体系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特色化。诸如师范大学与其他高校合作的“双培计划”、与国外大学合作的“外培计划”以及“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主修+辅修”的复合型人才乃至“双学士”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等方式,显现出本科师范教育主动适应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适应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让很多本科师范生超越了原有单一的成长路径。
本科师范教育的基础扎实和学科融通,正在强化着本科师范生的教育胜任力。可以说,今天的本科师范生正在成为高水平学科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的新型师范生。
师范生在本科四年所经历的学科+教育、实践+反思、学习+研究的教师专业学习,不仅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与技能,而且具备坚实的为师、为学的教育情怀和职业操守,具有终身学习的志趣和能力。
目前一些高师院校探索的师范生本硕贯通的4+2培养模式、在职教师攻读教育硕士和教育博士学位的学习通道,都为本科师范生搭建了继续成长的平台,可以继续努力提升学历层次。
可以说,热爱教育、勤于学习、善于反思,是不少本科师范生经历本科教育所积淀的专业潜质和特质,也是非师范专业学生有所欠缺的教育专业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