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的“黄州时刻”

“双减”政策下达已过去近四月,公众关于俞敏洪和新东方的讨论热度不减。近期,俞敏洪和新东方接连登上热搜。

11月15日,新东方在港交所公告,计划于2021年底前全国所有学习中心不再向幼儿园至九年级学生提供学科相关培训服务(K-9学科类培训服务,含义务教育阶段及学前),预期将对接下来的业绩营收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一纸公告,新东方的K-9业务大厦轰然倒塌。新东方在公告中表示,截至2020年及2021年5月31日止财政年度,提供K-9学科类培训服务产生的总营收占比约为50%-60%。

俞敏洪曾在11月7日晚的个人抖音直播间透露,新东方计划成立一个大型农业平台,他将和几百位老师一起通过直播带货帮助销售农产品。该话题于11月12日登上热搜,引发热议。有高赞微博评论称:“新东方要变成新希望了。”

直播和新业务,带来了怎样的声量?

主流媒体也参与了评点。13日早间,《经济日报》发表文章《新东方不应照搬李佳琦》,引发网友和媒体热议。俞敏洪于14日晚间在抖音直播间回应该文称“感谢善意提示,新东方将不负众望努力前行”,又将新东方推上了舆论风口。

其实,这并不是俞敏洪第一次做直播,早在2020年他就已入驻抖音直播间。最开始以知识内容传播类直播为主,并在2020年底进行直播卖课,为新东方扩大了声量。

网课不做了,俞敏洪在直播间转型直播带货走得通吗?

上述经济日报文章指出:“急需转型的新东方盯上这条‘成财’之路,可以理解。然而,从客观条件看,助农直播很难成为企业的新支柱。”

该文指出,客观条件决定了农货直播从市场到监管挑战极大,新东方要从校外培训跨界到直播电商并不轻松,但作为带有教育基因的企业,新东方也许可以成为职业新农人的摇篮,并建议新东方关注学生急需的周末研学市场。

多数网友在为新东方鸣不平,有网友表示“捐座椅、带货帮农民有错?我不认为”,“相比薇娅、李佳琦等,新东方的教师团队会更专业,更有说服力。挺好的”,“疫情下,研学很有难度和风险”。也有网友表示“新东方有生源有品牌有师资力量基础,转到研学行业,完全可以继续做精做成领头羊,引领行业规范发展,确实比做什么直播好多了”。

俞敏洪对此的态度是,感谢记者提点,如果直播带货确实要向行业头部看齐。但他反对挣快钱,在直播回应时提到:“有一点点我不太同意,文章说‘从一个挣快钱的行业跳到另一个挣快钱的行业’。其实商业模式不存在快钱和不快钱。”

俞敏洪表示,新东方买农产品不是赚钱,更多考虑的是公益,俞敏洪也来自农村,想和新东方老师一起支持乡村振兴。11月4日,俞敏洪在微博表示,业务调整下,新东方把新的课桌椅转赠给农村中小学,已捐赠近8万套。据了解,每套课桌椅在二手市场的价格为600-700元,不算运输费用,新东方此次捐赠已搭进不下5000万元。

目前来看,多数网友更支持俞敏洪。微博用户们纷纷表示“挺好啊,用不上的课桌椅给需要的学校,物尽其用也没浪费”,“不容易,真的是不错”,“带货农产品吗?有眼光,继续支持俞老师”,“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走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大道才是光明正道”。

但也有反对者质疑新东方是否有跨界进入新行业的能力。有微博用户表示:“资本的力量是强大的,资本又是非常贪婪的,介入农产品流通领域会不会两头吃尽?最终农户赚不到钱,消费者却要支付高价?”

另外,俞敏洪做直播打的不是个人的网红IP,而是新东方的创业历程和作为教育创业者的历程。

俞敏洪直播策划团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俞敏洪的个人IP和他抖音号视频内容的调性,所以策划了读书售书、公益助农两个方向,俞敏洪之前也做过公益类的直播售书,前几次都是俞敏洪个人策划,后续在团队的介入下会整体步入正轨。

但有网传消息称,俞敏洪的抖音直播账号已经被封。据俞敏洪抖音账号显示,其最近一次直播是在11月11日晚。最近俞敏洪更新的抖音短视频内容,则分别是图书推荐和自己嗓子不好的近况。

俞敏洪直播带货计划的背后,是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实,新东方K9业务逐步缩减至彻底关停。

据媒体报道,早在9月17日上午10点的新东方的高管会议上,俞敏洪就宣布秋季课程结束后将停止小学和初中学科业务的线下招生,各个城市也将逐步关闭线下教学点。据俞敏洪11月7日在直播间透露,新东方将退租1500个教学点,而这1500个教学点装修费已超过50亿元。

小学和初中学科业务的计划关停,也伴随着大幅裁员计划。俞敏洪曾在高管会议上透露,新东方原本计划在8月底裁员4万人,而截至9月中旬裁员还不到1万,预计年底裁员人数将超过4万。

线下招生计划关停之后,线上网课也随之关停。新东方在线于10月25日宣布将终止中国内地幼儿园至九年级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预计于2021年11月末之前生效。

本次宣布关闭K-9学科培训服务后,新东方的K-9学科培训业务彻底宣告终结。据新东方2021财年财报(截至5月31日),2021财年新东方来自K12课后辅导、备考和其他课程的营收为36.67亿美元,占总营收85.8%。而本次关停的提供K-9学科类培训服务,在2021财年的营收占比约为50%-60%。

线上业务方面,在2020财年和2021财年,新东方在线的K12业务营收分别为2.95亿元及7.87亿元,总营占比分别为27.3%、55.5%。新东方在线在宣布业务关停时发布公告称,近两个财年内,K9业务约占K12部分的58%-73%。由此计算可得,2021财年K9业务营收约占新东方在线总营收的32%-41%。

值得注意的是,新东方的K-12学科培训业务并未关停,而K-9与K-12相差的,就是针对高中阶段的培训,也是“双减”政策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以外的培训内容。然而,“双减”政策在高中校学科教育外培训上,也有着相关限制规定。

学科教育之外,“双减”未曾限制的是素质教育领域,也是新东方的对手好未来等教育企业的主要发力点,其他教育企业也纷纷宣布关停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业务或转型素质教育。

11月13日,好未来发布声明称,中国内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将于2021年12月31日截止。同日,好未来旗下两大主营业务学而思培优和学而思网校双双发布声明称,将转型和专注于素质教育。

11月15日,高途在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为积极严格落实国家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的各项要求,高途将于2021年12月31日结束在中国内地义务教育阶段即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

学大教育也在11月15日发布公告,为严格遵守监管要求及进一步调整优化现有业务结构,公司计划将于2022年1月1日起停止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在线学科教育培训业务,该计划预计2021年12月31日前生效。

网易有道于11月16日表示,2021年年底将关停K9业务,将向转型成人教育、素质教育、学习硬件以及教育信息化四大领域。

多数企业年末K9学科培训业务的彻底关停,宣告着教培行业的新业务转型进程也已展开。

K-9学科教育宣告彻底关停之后,新东方剩下的是在原有的业务基础上的素质教育、留学考试和职业教育三条路。在这三条路上,新东方已经做了多种努力,包括组织架构调整、老业务回归和新业务开辟。

10月中旬,新东方发布关于集团培训学校业务部门组织结构调整的通知,将取消其他非标准一级部门建制,包括单不限于优能中学部、优能班课部、优能一对一部、优能个性化部、OMO事业部;成立青少部;新东方各地学校均需设立国际游学和营地教育部,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设立高中部。

基于以上组织架构调整后,新东方各培训学校原则上保留2至3个标化业务部门,分别为青少部、国际游学和营地教育部以及高中部。

同时,在2020年火热的K12大战谢幕后,新东方宣布将回归大学生业务。9月25日,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宣布,将对现有的四六级项目、考研项目、出国考试项目、教资项目、财会项目进行全面升级,未来也将拓展计算机等级考试、司法考试等教育培训项目。

新东方直播卖货助农是认真的。天眼查显示,10月27日东方优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孙东旭,经营范围包括销售销售鲜肉、禽蛋、水产品、新鲜水果、新鲜蔬菜、食用农产品;农作物种子经营;出版物零售等。该公司由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4.5%股权。

除计划直播卖农产品外,新东方还成立了编程公司和机器人研发公司。

天眼查显示,新东方于11月12日投资成立了北京优编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300万元,主要业务为编程培训,法人代表为朱宇,即新东方旗下业务东方优播前CEO,公司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朱宇分别持股约66.67%、33.33%。

11月15日,济南市市中区斯林姆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陈隆,也是新东方多家分校区的法人;经营范围包括教学模型及教具制造、智能机器人的研发、软件外包服务、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等。该公司由新东方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斯林姆(北京)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全资控股。

多个新业务子公司的注册,意味着K-9宣告关停后,新东方已迈开了业务转型的步伐。

老俞仍旧是新东方最坚实的支柱。

在先前的直播里,俞敏洪经常谈及苏东坡的境遇和诗文。他说,自己希望能达到和苏东坡一样的心境,从贬谪的折磨中慢慢走出来。业务削减、企业转型之下,俞敏洪也正在经历自己的“黄州时刻”。

苏东坡上场漂亮,退场潇洒。作为遭受挫折的教育创业者,俞敏洪领导新东方在争议之下多重业务发展的潇洒,原因在于新东方还算充裕的现金流。

俞敏洪曾在直播间提到,新东方有一个规矩,必须保证账面上有一定的资金,能够支付学费退款和员工工资。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5月31日,新东方账上还有现金流及现金等价物为16.12亿美元,短期投资34.35亿美元,合计约50.4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2.12亿元)。

就像俞敏洪对经济日报做出的回应,没有挣快钱的商业模式。这个创业了大半辈子的创业者,选择直面K9半壁江山陨落,并准备二次创业甚至多次创业。

《在俞敏洪直播间里,我看到了卖书比教培更难》,杨光,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