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梦》第三回,曹雪芹以此来刻画林黛玉的形象。彼时的黛玉虽年仅六七岁,却难掩其冰雪聪明,娇弱美丽,更是暗喻黛玉的多愁善感以及命运多舛。
且不论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如何,曹公所著的前八十回中,除了贾宝玉,贾母最为疼爱的便是林黛玉了。刘姥姥游大观园时,贾母带她到潇湘馆,因见窗上绿纱的颜色旧了,便和王夫人说:“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窗上的换了。”
潇湘馆的窗纱并非破旧不堪到必换不可,左不过是颜色旧了不再翠绿,与室外竹子一配显得色彩太过清冷,贾母便不能容忍,对黛玉的关爱之情显而易见。
而随后被拿来糊窗户的纱又是上上等的,其名为软烟罗,又叫霞影纱,质地软厚轻密,颜色又鲜,纱又轻软,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那银红的又叫作霞影纱,就连见多识广的王熙凤也感叹:我竟没见过这样的。贾母在潇湘馆不过小坐片刻,便能发现并安排为黛玉换窗纱,轻描淡写间宠溺之情便溢出了界。在贾母心里,宝玉和黛玉一样重要,对此贾府众人心知肚明。
一次王熙凤和人闲聊时谈起小辈们的婚礼预算,言明宝玉黛玉不用公中的钱,贾母会用自己的私房钱贴补。贾府中的婚礼开销标准大概是:贾环三千两,其余的少爷小姐一万两左右。
贾母生怕依照公中惯例委屈了宝玉黛玉,所以要动用自己的私房钱,而老太太以及太太的月银标准是二十两一个月,她给宝黛二人的婚礼预算远超自己五百个月的月银收入。可见贾母对宝玉是明疼,对黛玉是暗爱,一对冤家都是心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