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这首经典怀人之作,结尾两句千古流传,曾得到王国维的高度评价

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吟咏男女思念之情,作者多为男性,但内容多以女子为主体来描写,即清人田同之所说的“男子而作闺音”。与之不同的是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在其爱情词中,却写的多是男子对女性的相思,如他的著名词作《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就是典例,尤其是结尾两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更是表现了词人甘愿为思念伊人日渐消瘦憔悴的一片痴情。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伫立高楼倚着栏杆和风细细,极目远望春愁无际内心惆怅。夕阳斜照青草映着烟霞光彩,谁懂得我依靠栏杆时的思绪?

我想纵情狂饮直到一醉方休,频举酒杯强颜欢笑了无趣味。纵然衣袋渐渐宽松终生不悔,为了她值得我相思而憔悴。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历来被人们称颂的佳句,概括该句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和被人们称颂的原因。

答:该句在词中表达的是对伊人执着的追求和坚贞不渝的深情,之所以历来被人称颂,是因为它寄托了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成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具备的境界。如答:因为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广为流传。

2.全词是如何运用多种抒情手法来抒发感情的?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叙事抒情。“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写主人公因登楼远望而引发“春愁”;借景抒情。“草色烟光残照里”写春天景色。春草铺地如茵,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加上“残照”二字,为下句“无言谁会凭栏意”渲染了感伤的氛围;直抒胸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直接揭示出主人公的苦苦思念之情。

这是首登楼怀人之作,怀念远方恋人的作品。

上片写登高望远所见之景,引出怀远之情。“伫倚危楼风细细”写细细柔风中,词人独倚高楼,如剪影般将词人孤身伫立的形象突显了出来,渲染出淡淡的愁思。“伫倚”二字足见主人公凭栏之久、怀想之深。“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写词人触景生情:极目所见,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此二句以天地之无垠,写无尽的愁情,蔚为阔大。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看到了什么景物才触景生情的呢?后一句“草色烟光残照里”给出了答案:春草。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春草萋萋,刬尽还生,勾起了词人绵绵不断的春愁。“残照”二字,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无言谁会凭阑意”,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此句写词人孤单凄凉之感。

下片直抒胸臆,抒写了为心上人死而无悔的坚贞执著的心怀。词人为了排遣内心深沉的离愁之情,决意借酒浇愁,“拟把疏狂图一醉”,打算任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而且还要“对酒当歌”放声高歌抒发自己的愁怀,但强颜欢笑,却是“无味”。表明相思的愁情深埋词人心间,无法消散。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末句“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道破:“春愁”缘起“相思”,如此一波三折,激情回荡,颇具感染力。结尾两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决绝的誓言抒发了词人为所思之人即使容颜憔悴也绝不后悔的痴情,此句是柳词中流传千古的名句,除了可以表达对爱情的坚贞执著,也可表达对理想、学业、事业等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念。此句曾得到王国维的高度评价。王用以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的第二境界,即献身精神,并说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

此词抒情写景,构思巧妙,感情真挚,荡气回肠,令人回味无穷,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