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襄阳的渊源颇深,对襄阳的感情也颇深。他第一次来襄阳,是在他的父亲白季庚任襄州别驾的那一年,他当时才20岁。在襄阳住了三年之后,他父亲死于襄州别驾任上,暂时葬在襄阳东津的南原,17年后白居易把父亲迁葬回老家渭南的下邽县。在襄阳之时,他仰慕孟浩然的大名,专门写诗怀念孟浩然。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白居易初到襄阳之时,孟浩然已去世52年了,但“孟襄阳”的诗早已天下皆知,名动大唐。恃才傲物的李白,没有给王维写过任何赞美的诗句,却特地为孟浩然写“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赠孟浩然》)。白居易作为后辈诗人,内心一定充满了对这位前辈诗人的景仰和怀念之情,所以才写了这样一首感情真挚的赞颂之诗。两个伟大诗人,虽然没有生活在一个时代,没有白居易和元稹、刘禹锡那样并称“元白”“刘白”的情感,但都生在了诗歌盛行的唐朝,也就有了这样令人感叹的超时空对话。在白居易的眼里,孟浩然住在岘首山下,汉江边的涧南园,岘山碧绿苍翠,汉江碧波荡漾,写的诗展示了秀丽的山水形象,隐居的鹿门山,蔼蔼余芳,隐隐若现。这首诗中的“讽遗文”的讽字,不是讽刺的意思,而是吟咏之意。此诗在赞美孟浩然的同时,也含蓄表达了孟氏之后,襄阳的诗歌创作后继乏人的忧虑。
白居易44岁那年,再次来到襄阳。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出长安,过蓝田,到襄阳,乘船经鄂州去往江州上任。再到襄阳,他写诗诉说自己的心情。
旧游都是梦,乍到忽如归。
白居易第一次来襄阳时,还是个20岁的小伙子,嘴上刚刚长出了些胡须。再到襄阳,年近半百,胡子头发已经半白。过去曾经游玩的地方,仿佛都成了梦中之境。曾经住的宅子已荒废不知属于谁了,过去认识的那些故旧朋友也见不到了,只有汉江还是原来的那样,烟波浩渺,不舍昼夜,浩荡东流。恰逢悲秋之际,还在被贬的路途之上,白居易的心情可想而知。这诗,是时过境迁的一声叹息,是官场失意的惆怅无奈,是物是人非的悲伤失落,更是人生如梦的感慨万千。
襄阳自古以来就是水陆交通之要道,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谓。白居易在被贬的途中,写诗描述在襄阳下马换船的经历。
从长安骑马出来,到了襄阳的城边下马,然后来到襄阳汉江南岸的驿站换船,秋风在江面骤然而起,卷起的波浪连天,充满了寒意。本来就是被贬的忧愁之人,又遇到这样的风浪,这是白居易再次来到襄阳的心境。“下马襄阳郭,移舟汉阴驿”,可谓襄阳“南船北马”的明证,也正因此,襄阳成为了“万里茶道”申遗的重要城市之一。
曾经商船密布的汉江如今仅有少量的货船通行 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王虎摄
“万里茶道”是古代中国、俄国之间以茶叶为大宗商品的长距离贸易线路,是继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全长13000多公里。2019年3月,国家文物局发函,正式同意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万里茶道”在中国境内涉及8个省区49个遗产点,襄阳的遗产点是“襄阳城墙及码头”,构成要素为18座码头和2个会馆。
当年,武夷山的茶叶从水路而来,到了襄阳,在这些码头和会馆换成骡马,走旱路继续北上,襄阳也就成了重要的中转点。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水路运输的繁忙,也成就了襄阳的繁华鼎盛。今天,樊城的千福码头、龙子口码头,襄阳的罗家码头、北门码头,还保留在汉江的两岸,那青石台阶上的痕迹,仿佛还在诉说着过往的兴盛。
白居易与元稹是最要好的朋友,用现在的话说那是铁哥们儿,世人称为“元白”。他们俩志趣相投,经常唱和,哪怕是一在通州,一在江州,也是唱和不断,人们把“通江唱和”称为文学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据统计他俩唱和的诗歌共有1000首之多,可见二人“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白居易《梦微之》)的深情厚谊。他俩都到过襄阳,唱和诗中有白居易的《寄微之三首》,其中第二首专门写襄阳城。
今君在通州,我过襄阳去。
“通江两司马,相思无限深。”元稹被贬,去做通州司马,白居易亦被贬,去做江州司马。元稹去的通州,不是现在的北京,而是四川的达州。白居易去的江州,是现在江西的九江。白居易去江州的路上,路过襄阳,看到元稹曾游玩过的地方,仿佛看到了老友一样,心里恋恋不舍。一旦到了江州,陌生之地没有亲戚朋友,就更加想念元稹。“襄阳九里郭,楼堞连云树”,好大的一座城郭,城墙高耸,超过了树梢,像是与天上的白云连在了一起,这是白居易眼里的襄阳古城。
襄阳有着2800多年的建城史,是从周宣王封仲山甫于樊而算起的,那是公元前827年的事。襄阳城源于楚国的北津戍,是楚国北部在汉江边屯兵的场所。襄阳城于汉高祖六年开始筑城,也就是公元前201年,距今2222年。东汉末年,刘表任荆州牧,将治所迁到襄阳,襄阳的地位开始确立,自此之后,襄阳历代均为州、道、郡、府的治所,一直是区域性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更是全国性的兵家必争之地。
襄阳城自宋代开始,改土城墙为砖城墙,即城墙内侧是土夯,外侧为砖砌,更加坚实牢固。城墙全长7322米,辅以平均宽度180米的护城河,有“华夏第一城池”的美誉。襄阳城与国内其他几座保存完整的古城相比,有相似的地方,比如城高墙厚、建有瓮城等,也有不同之处:其一,襄阳城的护城河是亚洲最宽的护城河,最宽处有250米,古代的炮火难以打到城墙上和城内;其二,襄阳城以天然的汉江作为北护城河,既体现了古人造城道法自然的理念,又增加了对手攻城的难度;其三,襄阳城有六座城门,其中拱宸门、震华门这两座城门,既是城门,又是码头,战时可以把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从水路运来,令围城打援的战术失灵;其四,襄阳的东西南三座城门外,建有子城,子城四面环水,靠双吊桥连接城内外;其五,襄阳城引岘山脚下襄水,注入护城河,从城东的闸口入汉江,使汉江和襄水两条水系,构成城池的防御体系;其六,襄阳城南是岘山山脉,形成了古城南部的天然屏障,等等。就是这些独具特色的优势,让襄阳城成为“铁打的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