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仲夏开花,枝叶青翠,花朵娇小,玲珑清丽。因伴随南方人的长夏,常常夏天用茉莉花簪发,或者用茉莉香脂,且物多且廉,应着荔枝上市的暑夏季节,常常被认为是中国的原生花卉。
只是“茉莉”这个词,好是可爱,如果望文生义,很容易联想是小的芬芳的花朵。只是莉字很少用于中国传统的花卉,所以说起茉莉从何而来,因何得名,倒是让普通人惘然的事。
因为《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已经是纯粹江南名曲,只是茉莉因何而来,何以叫茉莉?
最早记录茉莉的是晋朝的嵇含,他在《南方草木状》里写了岭南许多花卉,其中有:
“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国移植于南海。南人怜其芳香竞植之。陆贾《南越行纪》曰:南越之境五榖无味,百花不香,此二花特芳香者。缘自胡国移至。不随水土而变,与夫橘北为枳异。矣彼之女子以彩丝穿花心以为首饰。末利花似蔷蘼之白者香愈于耶悉茗。”
这是晋朝早年的书,离汉代不远,这里说明了两种花,一种叫耶悉茗花,一种叫茉莉花。
汉朝陆贾的《南越行纪》已经遗失,零星散见于后代的引用,但是可以证明,汉武帝时期,南越,也就是岭南越南一带,有这两种花,特别芬芳,传说是从西域等国家移植过来的。
但是这两种花不像橘树一样,随着水土而改变性质,就是长在了南越也很芬芳,岭南和南越的女子,多用彩线穿花心为首饰。
那么耶悉茗是什么花?通过现在的中西文对照,人们发现,耶悉茗就是茉莉花的波斯文和拉丁文名称。
这就奇怪了,那么耶悉茗和茉莉到底是不是一种花呢?实际上耶悉茗在中国后来特指素馨类的花。
不管如何,西汉的南方乃至南越,就已经流行茉莉,并且当地的人穿茉莉作为首饰,已经是风俗。
嵇含西晋人,都城洛阳,至少他在洛阳,就已经听说了茉莉花,此时很有可能有茉莉花也随着商人北上,所以他特地根据当时南方人的见闻,写下《南方草木状》。不过嵇含死后不久,西晋就迁都建康,就是南京,后来的人说,晋朝都城很多人都戴茉莉花,有可能是指的这个南京。
因为南京在晋朝属于江南,这里靠岭南近,交通经济发达,是重要的南北集散地,这里本身就流行茉莉,是为自然流通而产生的民俗,而西晋后来的都城在此,也扩大了茉莉花的更广泛的向北向西移植。
丁儒是早唐人,他的老家并不在南方,但是他20多岁之后,他是跟着唐朝的军队进入福建地区,在这里安抚土著,将余生留在了福建。也就是福建是他的第二故乡。
他爱这里的一山一水,爱这里的茉莉花。
那茉莉开遍芬芳了篱落,那榕树长遍了街道。
早唐时候,福建家家篱落有茉莉,可以远推西汉以来,茉莉在福建生长,已经非常本土化了,和福建的山水风物连为一体。
晚唐李群玉在广州曹溪看到法性寺,这里种植了茉莉花树,菩提树,一派庄严馨香的寺庙场景。
二,佛经上也有茉莉,叫做“抹力”。实际印度的佛教已经式微,佛经从问世有文字,就已经离释迦牟尼五百年之久,只是靠口口相传,或者佛经里的香花也有产于印度的茉莉。很自然,用茉莉花香印证佛经,是最取巧的方法。所以茉莉也被赋予了佛花的地位。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是佛经与花木的巧合,因为佛经不能当信史,但是茉莉也有着独特花香的安抚作用。
这是晚唐的长安歌女,证明晚唐时候,长安也有茉莉,或者是南方运来的花卉,或者是用茉莉制成的香料,可含在口中。
不过白居易和李商隐都没有写过茉莉,白居易是最著名的唐朝花卉园林专家,李商隐倒是写过两首带着栀子花的诗,证明当时长安茉莉实在小众,流行也是晚唐到五代时期,如同豆蔻这类的香料,首先是歌女们率先使用,由南方入北。
她说自己见过白居易的歌女樊素,那就是假话了,无非是抬高自己的身价。
这让我想起扶桑艺伎。
真正北方在夏天大规模引进欣赏种植茉莉花,是在宋朝。
邵伯路中途遇前纲载茉莉花甚众舟行甚急不得细观也又有小盆榴等皆精妙奇靡之观因成二绝 其一
来看看这首诗的诗题。我在扬州邵伯路遇见前面的船,是往京城皇宫运用贡品,上面载着很多茉莉花。这些进贡的船只行走得特别急,所以来不及细看,那船上还有小盆石榴,都长得特别可爱,所以我要写诗。
那么扬州当时本来就盛产茉莉,但是这么多的茉莉花,应该是用盆子栽种的,用贡船运往北方汴京,只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就是皇家需要,第二就是京城摆设。
那么这里可以看到,扬州或者扬州以南的茉莉非常有名,此时作为南方著名的花木,运往京城,是有专门人护送的,
这也是从北宋开始起,有大量茉莉诗词的原因。
茉莉花像细小的蔷薇,香气像兰花,适合炎热的夏天观赏闻香,也适合寒冷的地方。
这句就是他胡诌了。茉莉在北方可以生长,但是极难过冬。
我知道这些茉莉花是送到皇宫去的,所以不许咱们仔细看。
不管是上有所好下必行之,还是茉莉花实在清香馥郁,解暑良品。总之连皇宫都需要大量的茉莉,茉莉也就在宋朝盛行了。
茉莉一如知我意,并从轩外送香来。”北宋 · 邹浩《闻茉莉香 》
当盛夏的太阳,收尽炎热,沉沉落下的时候,当月亮缓缓升起,四处皎洁的时候,那茉莉花开了,仿佛知道我的心意,从窗户外吹进来袅袅清香。
但凡一种花卉,流行之初,人们就会格外兴奋,用诗来描摹状物,这也是北宋有特别多的关于茉莉花的诗词。对于北方京城的人来讲,太平时期,经济繁荣,物流便捷,使得南方的珍奇花木,进入了北方,而茉莉以小巧洁白馥郁,征服着北方的夏天,北方的人的嗅觉。
宋朝早年,为了安定安抚民心,振兴弘扬佛教。所以人们也往往找寻茉莉的历史,查到了佛经上头。
那茉莉花幽冷香气,的确胜雪,至少雪是无香的。茉莉的名字最先来自佛经。但是这肯定经不起推敲。但是宋朝人喜欢用典,也就将茉莉等同佛花了,有此谬误的,不止是茉莉,也连累了纯粹的国花栀子,硬是给安排了一个佛经名字,叫做“薝卜”。
南方的人自然会寻常看,从汉朝岭南这里就有茉莉,寻常篱笆,处处开花。
不过在北方物以稀为贵,要不皇帝怎么动用船来运茉莉花呢?
正是夏天的茉莉花在京城站住了脚,成为京城夏天常用的消暑花卉,所以戴栀子花茉莉花自然成为一种流行。
更何况汉晋时代南方的居民女子,就已经用彩线穿茉莉,到了宋朝,北方的姑娘越发巧手簪戴。
那茉莉花香和麝香龙涎香是两种风味,茉莉花夏天从岭南移植过来。
情味于人最浓处,梦回犹觉鬓边香。”南宋 · 许棐《茉莉》
南宋的长安,不是汴京,是浙江杭州,这里本身就离扬州不远,晋朝南京就有茉莉花流行,不过在南宋更加发扬光大。
荔枝上市时,也是茉莉花开的时候。
南方的茉莉此时更为廉价,愿意买花的,可以专买花朵,一捧捧如雪,戴在头上,放在枕头下面,串成腕珠,放在荷包手帕里。
一觉睡醒,头发身上都浸透在茉莉清凉的甜香里了。
茉莉来到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人工的培植和广泛的需求,使得茉莉品种更多,品质优良,有着无数可爱的品种,可以入药,可以入茶,那一缕茉莉清香,已经和江南的夏天融为一体。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