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诗歌鉴赏:丁酉五日客广州作

1955年陈寅恪开始受到来自中山大学领导龙潜的各类讽刺和打击。1956年《史学论文集》本拟由中华书局出版被搁置。1957年,眼疾复发开始治疗,但效果甚微;7月下旬上书中山大学领导:“一、坚决不再开课;二、马上办理退休手续,搬出学校。”

1956年《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和新一轮胡适思想批判运动结束;下半年一些地区出现了不正常情况。1957年2月,M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4月27日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开始整风运动。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这是为什么?》的社论,全国陆续开展了大规模的反右派斗争。1957年7月,M在青岛召开会议讨论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关系,提出整风过程分四个阶段。9月至10月间召开的八届三中全会讨论整风和反右派斗争。1958年夏反右派斗争基本结束。(反右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错划“右派分子”,挫伤了一些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从1959年到1964年大约30余万人摘掉了帽子,1978年全部摘帽、彻底平反,1981年底工作基本完成。)

“照影湘波又换妆”句中“照影”此处可以理解为“形象”。“湘波”根据全句推测为屈原作品《九歌·湘夫人》中的湘夫人,此处隐喻出生于湖南的毛泽东。“妆”指装饰打扮。全句直译为湘夫人的形象又更换了装饰打扮。此句隐喻《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和新一轮胡适思想批判运动结束,整风运动开始。

“今年新样费裁量”句中“裁量”的“裁”指用剪子剪布或用刀子割纸,“量”指确定、计测东西的多少、长短、高低、深浅、远近等的器具,合起来此处指心思。全句直译为本年的新式样耗费了心思。此句隐喻整风运动的主题、内容、阶段等相当繁杂。

“声声梅雨鸣筝诉”句没有用典,直译为梅雨落地的声音就像弹拨古筝发出的倾诉声音。此句的“鸣”字根据谐音,隐含整风运动中的大鸣大放阶段。

“阵阵荷风整鬓忙”句没有用典,直译为阵阵凉风(荷风)吹乱了鬓发,(人)忙于整理。此句的“荷风”字隐含整风运动中许多人忙于研究文件、批评反省、着重整改等实情。

“好扮艾人牵傀儡”句中“艾人”指每逢农历五月初五,民间采集艾草扎成人形挂在大门或房门上辟毒气,后来历代相沿成俗,此处隐喻毛泽东。“傀儡”亦作“傀垒”,出自《列子·汤问》,原指木偶,后来比喻不能自主、受人操纵的人或组织,此处隐喻右派分子。全句直译为好扮演艾草人牵引着木偶人。此句隐喻整风运动中的“阳谋”(引蛇出洞)。

“苦教蒲剑断锒铛”句中“蒲剑”指菖蒲叶,形似宝剑而得名,此处隐喻右派中敢于直言的人。“锒铛”为刑具,指缚系人犯的铁锁、铁链,此处隐喻反击右派分子中的条条款款。全句直译为想叫菖蒲叶去斩断铁锁。此句隐含那些敢于直言的右派分子。

“天涯节物鲥鱼美”句中“鲥鱼”是鲱科、鲥属的一种鱼类,此处隐喻那些大鸣大放中发言的知识分子。全句直译为远在天边那些随季节而动的鲥鱼最鲜美。此句隐喻整风运动中敢于直言的知识分子在大鸣大放,对结果毫无防避。

“莫负榴花醉一场”句中“榴花”就是石榴花,此处暗喻整风运动中的大鸣大放。全句直译为不会辜负石榴花要大醉一场。此句隐喻前一句中那些大鸣大放的知识分子将要成为反击右派分子斗争的重点对象。

全诗借用“湘波换妆”、“新样裁量”、“梅雨鸣筝”、“荷风整鬓”、“艾人牵傀儡”、“蒲剑断锒铛”、“鲥鱼”、“榴花”等典故和物象,表面上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其实隐喻一场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和反击右派分子斗争。

此诗为典型的“曲笔”手法,从中可见作者对古今典籍的娴熟,对现实的敏感性和对未来的洞察力,并将其与学术水平无缝衔接,显示出深厚的内功。

(1957年7月。此诗作于作者六十八岁生日之际,感叹撰写的书稿没有完成,又患病在身,不知何时能够完成而烦恼忧心。将《柳如是别传》比为《心史》,自知刊布无期,有珍藏心曲、留待后来者的愿望。全诗以反右派斗争为背景,表明不肯步陈垣、冯友兰等知识分子的后尘,以柳如是的才情胆识,隐喻支持自己的唐筼,也抒发胸中的文化志向。)

(据有关史料记载:1962年7月陈寅恪不幸摔伤,造成右腿跌骨折,胡乔木前往看望,他说:“盖棺有期,出版无日。”胡乔木笑答:“出版有期,盖棺尚早”。陈寅恪1964年完成萃血之作《柳如是别传》,直到1980年8月才首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