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禺是宋朝三流诗人,写了一首回文诗《两相思》,让后人记住了他

宋朝时期,曾有一位三流的诗人,他的名字叫作李禺。此人写过一首名为《两相思》的回文诗,令后世对其刻骨铭记。可奇怪的是,到了近现代,却很少有人写回文诗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唐诗指的是唐朝时期的诗歌,是唐代一代代文人的文学凝萃,也是华夏文化最精髓的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唐诗堪称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唐诗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一般可以分为五言与七言两种,近体诗又分为律诗与绝句,其所要求的格式非常严谨,十分考验创作者的文化水平。唐诗之所以辉煌,正是承接了汉魏民歌的简明,又启迪了宋词的韵律,堪称是精炼文字的加工艺术。

可能您有所不知,其实在唐诗之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被称作是“回文诗”。此回文诗又被称作是“爱情诗”,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故此,文学界将其称作是“回文”。若是简而言之,便是回文诗既可以正着读,又可以倒着读,不同的读法存在不同的意义。代表作品为苏轼的《题金山寺》、朱熹的《虞美人》、以及纳兰容若的《菩萨蛮》。

作为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回文诗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更激发了众多文采高妙者的创作欲望,是一种高雅而又有趣的创作形式。

回文诗的数量十分稀少,甚至可以说是寥若晨星,因为其本身结构复杂,所以很少有人能将其完整的创作出来。回文诗讲究的是“回”,也就是正反双读都可以连字成句,故此而言,大多数诗人即使能写回文诗,也难以将其上升至佳作的程度。

一般来说,回文诗往往都是以言志为创作方向的,但是在兼顾回文的过程中,一些好词好句往往会被忍痛割弃,这无疑注定了回文诗几乎都只能是三流之作的命运。

回文诗中的鼻祖是谁?当然是《璇玑图》。此文的创作,令作者收获颇丰,一方面,它的出现令作者留名千古,另一方面,它也帮着作者挽回了丈夫的心。回文诗的作者是前秦时期的苏惠,此人虽是一女子,却生来才华横溢,尤擅写情诗。据说她三岁学字,五岁成诗,七岁学绣,十二岁织锦,至及笄之年,已然成为了美艳的书香闺秀,前来提亲者可谓是络绎不绝。可苏惠却眼光甚高,最终还是嫁给了秦州刺史窦滔。

《璇玑图》的诞生,其实与窦滔的一段风流韵事有关。当时的窦滔大权在握,迷上了一位歌姬赵阳台,后来此事被家中的妻子苏惠得知,哀婉之下,此女作诗一首寄给丈夫,这才令其幡然醒悟,从此二人比翼双飞,成就了一段姻缘佳话。

有趣的是,在宋朝时期,一位三流的诗人,居然借助回文诗《两相思》一举成名,此人正是李禺。下面我们一切欣赏此诗的魅力: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孤灯夜守长寂寥,夫忆妻兮父忆儿。

该诗的特点就是,正读之时,此诗为思妻之作,而倒过来读,便是妻子思念丈夫的情愫低语,令人感念颇深。不得不说,仅仅从诗歌的意境而言,其本身虽算不得上乘佳作,但仍是一篇回文诗中的代表。

如今的时代,手机电脑已经充实了我们的生活,时代飞快的脚步之下,人们已经很难再沉下心来细细品味和打磨古诗,遑论回文诗。若是以人工智能的方式编写回文诗,想必也是可以做到的,但其本身的意义并不大,毕竟它已然是过时的东西,不值得我们去挖空心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