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晓伟重评石头记》:破案《红楼梦》,补天顽石竟象征皇权?

《红楼梦》到底应该叫什么?这个问题从程伟元高鹗出版开始,就争议不断。随着脂砚斋批语的《石头记》在近代陆续出现,这种争议声音越来越大。还有《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情僧录》等等名字,哪一个更加契合作者曹雪芹笔下主旨呢?

想要知道哪个名字最合适,首先要真正理解《红楼梦》究竟讲的是什么?那这就更难了,百年来,对于《红楼梦》内容的解释更加繁杂,大多数人看红楼只能记住贾宝玉和他的妹妹们谈恋爱的故事,那么我们能把《红楼梦》定性为爱情故事吗?

看了这本书,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红楼梦》确实是爱情故事,只不过,是紫禁城内的爱情故事。而之所以叫《石头记》,其实是因为主角就是某种“石头”的化身......

最近热播的《曹雪芹与红楼梦》出演了一场闹剧。原因就在于该纪录片的整篇内容都是建立在“曹雪芹是曹寅之孙”这个假设之上的。而曹雪芹为什么是曹寅之孙?节目并没有拿出确切的证据,这样的话,观众指责是臆想,是凭空捏造就很正常了。

我们抛开节目不谈,曹雪芹真的是曹寅之孙吗?

《赖晓伟重评石头记》的作者认为:不是。“曹雪芹”根本就不是曹寅之孙。他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实乃康熙之孙爱新觉罗·弘暟,也就是胤祯的儿子。

原因很简单,《红楼梦》的自序就已点明“真事隐,假语存”,曹雪芹更不可能将自己的真名实姓写在上面。究其原因,《红楼梦》染指皇权,染指清宫秘史。以至于康熙之孙弘旿说:“第《红楼梦》非传世小说,余闻之久矣,而终不欲一见,恐其中有碍语也。”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片头一开口:“补天顽石既是贾宝玉的前身,也是曹雪芹的自喻!”这句话说得没评没据。赖晓伟认为,这块“补天仙石”其实是传国玉玺的化身。原因在于,只有离帝位很近、极少数几个爱新觉罗的子孙才可配称补天石。比如说废太子胤礽、和雍正争夺帝位的胤祯、雍正的儿子弘时等人,就连普通的皇子也没资格以补天石自喻!这也是《红楼梦》为什么最先是从清廷皇族内部流出的原因!

在《赖晓伟重评石头记》的第一卷“《红楼梦》和乾隆二十五宝”和第二卷“紫禁城交泰殿,乃真正的红学圣殿”中,史无前例、准确无误地诠释《红楼梦》为什么叫《石头记》的真谛。

原来《石头记》的书名“石头”,竟是暗射代表皇权的“乾隆二十五宝”!令红迷乃至整个红学界惊骇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等金陵诸钗根本就不是人,竟全部都是“乾隆二十五宝”的化身。

所以这才引来贾雨村的觊觎,原来“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一句,竟是指贾雨村在偷窥帝位。贾雨村想做皇帝!所以贾雨村被脂砚斋称为是曹操、王莽之类的极危险人物。而“乾隆二十五宝”的骇然现身,更是精准地敲定了《红楼梦》的成书时间——1746年到1754年之间!

在《赖晓伟重评石头记》的第四卷、第五卷、第六卷,赖晓伟诠释《红楼梦》另一个别名《金陵十二钗》一书的真谛。原来,《金陵十二钗》竟是指后金十二钗!

在自序里,作者说写《红楼梦》的目的,就是“亦可使闺阁昭传”。他要为这些闺阁女子“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刻碑立传。原来这些“闺阁女子”绝非普通百姓家女子,而是大清国最上层的宫廷女子。所以在《红楼梦》里,最少出现了7位大清帝后。也只有她们才配称“金陵”的最紧要人物。

甚至,那个被广大红迷亲昵地称为“林妹妹”的林黛玉,实际上竟是乾隆朝的首任皇后——孝贤纯皇后!原来,林黛玉在《红楼梦》里,至少拥有三个身份。她的前世绛珠草,其实还是人参仙子哪。1748年,孝贤纯皇后在山东的运河上跳河自尽,这才是林黛玉为什么叫“潇湘妃子”的真正原因。

而薛宝钗竟是乾隆帝的另一个爱妃——慧贤皇贵妃。按《红楼梦》的记载,她是投井自杀的。更想不到的是那个傻大姐,竟是乾隆的生母——大清帝后哪。此事直接抖出了乾隆的身世之谜。这便是“一部红楼梦,半部乾隆史”的真谛。

当然,真相远远不止这些,比如说:大观园居然就是清王朝的皇家御苑——圆明园;而梨香院竟然就是紫禁城的承乾宫;红楼梦还惊现了康熙9个重孙的名字;实际上孝庄确实下嫁了,但嫁的却不是多尔衮;顺治也并非死于天花,而是真的出家了……

《赖晓伟重评石头记》被红迷誉为是最接近《石头记》原意的解读,是真正揭开了《红楼梦》谜团之书,它完美地解密了260年前发生在紫禁城这座红楼里的一些绝密宫斗。

此系列书一经推出,受到了广大《红楼梦》爱好者的高度认同和追捧。很多红楼梦迷认为此书非常具有学术价值,这才是真正的《红楼梦》。希望能够集结出版,以让更多热爱《红楼梦》的朋友看到,为《红楼梦》正本清源!

它将和《红楼梦》珠联璧合,是一本真正通往《红楼梦》秘境之书,是每一位真正懂《红楼梦》的红迷必须拥有的标配,也值得每一个想要真正读懂《红楼梦》的人的关注!

《赖晓伟重评石头记》一书,颠覆了传统的红学观,足以让你领略这260年来红学巅峰的奇光。无论你有没有看过《红楼梦》,如果你想看更多大清宫闱秘史的解密,那就翻开《赖晓伟重评石头记》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