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得大火,让鹅厂壮着胆子又搞了一次超前点播,看来这次是赌对了,赢了口碑又赚了钱,因为单凭永安楼开业的那一集,就真的值会票价了。
刘亦菲在永安楼开业的时候,以最美的盛装出席,一颦一笑令人陶醉,刘亦菲简直就是把簪花仕女图给演活了。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审美的巅峰时代,看看那些拍出天价的宋代瓷器,那些被当作镇馆之宝的名画,就会觉得这个说法一点都没有夸张。
汝窑拍出上亿的价格,都已经算不上大新闻了,故宫每次拿出一件国宝级的宋画,像《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都会成为当年最火爆的大展。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宋朝的文化非常发达,陈寅恪曾经说过,中国文化的造极于赵宋,正是超高的文化水平,造就了审美上的一骑绝尘,而这种审美上的突破,主要是因为在宋代,士大夫解决了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宋朝的文人开始把审美当做是一件正经事来看待,这种态度,跟之前的文人很不一样,因为文人都是受儒家教育熏陶的。
儒家教育最反对的就是,单纯地喜欢一个东西的美,这在今天看起来很奇怪,但是传统上儒家的思维模式就是这样,玩物丧志就是典型的说法。
比如说在唐代,这个时期居民已经开始流行赏牡丹花了,而且人们还会买牡丹花的幼苗回去培育,白居易写过一首诗来讽刺这种行为,“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就是每个人都糊里糊涂地沉浸在对于牡丹花的欣赏之中。
为什么喜欢牡丹就是执迷不悟呢,因为牡丹实在是过于艳丽,硕大的花瓣,非常不符合儒家的那种含蓄的审美观念。
而白居易的思维力,不管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其实都不支持他欣赏牡丹这种品种,君子欣赏的应该是梅兰竹菊。
这是当时普遍的思维,连个牡丹都没法光明正大地欣赏,可想而知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到了宋代就不一样了,超级发达的商品经济,让宋朝百姓过上了有钱有闲的日子,因为各种娱乐活动开始多了起来。
同样是欣赏牡丹,欧阳修就写过一篇文章叫《洛阳牡丹记》,这在今天看起来像是中学生被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却是实实在在最早记录牡丹这种花卉植物的文章。
是不是觉得很诧异,不是说唐代洛阳牡丹已经闻名天下了,但问题是文人士大夫的审美不支持牡丹,自然也有没人去记录这种事情。
欧阳修开时代之先河,在里面不厌其烦地记录了二十四种牡丹花品种,描绘它们的特征,其中最有名的是一种名叫“千叶”的牡丹。
这种牡丹因为它的雄蕊被转换成了花瓣,单独一朵花就可以有厚厚的几百片花瓣,令人叹为观止,这种态度已经跟此前的文人很不一样。
而宋朝因为文人做官的特别多,人一旦有了钱和时间之后,各种享乐就会流行起来,还是前面说的,儒家的思维模式不支持享乐主义,这可怎么办呢?
宋朝的士大夫,终究抵不过时代的潮流,最终宋代的文人们,彻底放开了,而且还产生了积极的证明作用,那就是词的发扬广大。
词是一种,勾栏瓦肆,青楼妓院里唱的一种不入流的曲调,表现的都是男欢女爱,闺情怨妇等各种场面。
文人喝花酒喝得多了,自然对清流女子唱的东西不满意,于是文人们撸起袖子自己写,最终歌女们唱的词,才慢慢地从十八摸,变成了十八摸的高级形式。
这并不是在贬低词,而是词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而自从宋朝的文人有了这种彻底追求物质生活的享乐之后,这个风气开始蔓延到各个领域,词的大放异彩,说明那个时代对于器物的热爱和享受,已经让文人士大夫觉的这事儿很正常。
这里面最典型的人物就是柳永,今天我们想到宋词可能想到的是苏轼李清照,而在宋代,柳永绝对是超级巨星一般的存在,因为柳永的词最受当时歌妓的喜爱。
就因为一句且把浮名,换作浅酌低唱,搞得皇帝很不高兴,既然你柳永觉得做官是浮云,这么喜欢填词,你以后就专门填词吧。
于是悲催的柳永就有了一个绰号,叫做奉旨填词,据说他去世之后,家中无钱,是歌妓凑钱将他安葬在襄阳城南门之外,并且每年清明都会祭奠他,名曰“吊柳七”。
把天天醉生梦死,喝花酒,听小曲,搞成一种高雅的宋词,宋代文人在彻底自我放飞的路上,已经走到很远了,正是有了庞大数量的文人打底,宋代诗词到书画,从瓷器到家居,审美全部都在巅峰之上。
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相通的,文人认真对待了之后,自然会产生一种更高级的东西,这一点对比清代最为明显。
清代的审美,明显是宫廷主导的,俗不可耐,简直没法看,本来就是一群没什么文化的人,入主中原之后,那审美思维自然就可想而知。
你认为宋代的审美是一个巅峰的时代吗,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