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消失的报刊亭

报刊亭,一间在公共场合售卖报刊杂志的小型活动房屋,曾经是城市街头的一道最具书卷味的风景线。

一般,报刊亭会设在人多的地方,如菜场附近,学校附近,车站附近,街头,巷尾,拐角处……随处可见的报刊亭总会给人一种想阅读的欲望。

记得那时,私家车还是奢侈品,很多人出远门大多乘坐公交车。我也是。本来,等车是一桩挺无趣的事。可是,如果车站旁边有一个报刊亭,还有一个卖葱油饼的小摊子。那么,买一张热乎乎的饼子,再买一本散发着书香味的杂志,边吃边读,等车也成了一桩闲适的事。

有时,走在街上,突然遭遇一场阵雨,环顾四周,看见几步远有个报刊亭,连忙跑过去躲雨。自然不会傻乎乎地干等,于是顺手买一本杂志读读,便可解了等雨停的烦躁。

坐在报刊亭里的多半是带着老花镜的也许是近视镜的老爷爷或者老奶奶,又或者是一对老夫妻。我曾经一度很羡慕那样的老年生活。想着,将来有一天退休了,我也去开一个这样的报刊亭。不料,人算不如天算,我离退休的日子还远远的,报刊亭却早早地退休了。

我依然记得单位附近的那间报刊亭。主人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戴着一副眼镜,白白净净、斯斯文文。当时,我还挺纳闷,一般坐镇报刊亭的都是老人家,也挺适合老人家,坐在那里收收钱即可,不需要风吹雨打,也不需要出力动脑。中年人是很少见的,连中年妇女都不曾见,更何况像他这样的壮年男子!直到有一天,看见那个男人拄着拐杖走出报刊亭,我才恍然大悟。

那时候,我也算是报刊亭的一枚常客,久而久之,我和他偶尔也会聊几句。一开始,我们像英国人一样聊天气。“哎,今天有点冷。”……后来,他知道我是个老师,就说,难怪气质那么好。我笑了,他是在奉承我吧,毕竟我是他的顾客。我也知道他得过小儿麻痹症,这个病剥夺了他许多机会,可他又是那么喜欢读书,开这个报刊亭便是弥补了这个缺憾。

有一回,我去买《故事会》,他突然很羞涩地说,这本是送给你的。见我惊疑,他翻开《故事会》指着其中一篇说,这是我写的。他说,他其实一直在写,也一直在投稿,可是稿子都是石沉大海。因为第一次发表文章,他实在太高兴了,忍不住跟我分享。我顿时理解了他的心情,都是一样喜欢写作却又没有什么天份的人,偶尔能发表一篇文章自然兴奋得很。我拿了《故事会》,真诚地说,我要好好地去读一读。他开心地直说谢谢。

有很长一段日子,我没有再去报刊亭买杂志,因为智能手机开始兴起,里面啥都有,好看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我已经应接不暇。

那天,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发现有什么不对劲,不由停住脚步。我开始用眼睛仔细搜索四周:咦?报刊亭呢?

我像个傻子一样来来回回地走了好几趟,终于确定,报刊亭不见了。然而,又岂止这一家!我去市中心,发现也再难觅见报刊亭的踪迹。偶尔远远地看见一家,跑过去一看,卖的不是报刊杂志,竟是香烟和饮料。心中甚是落寞。

就这样,报刊亭消失在我的眼前,也消失在好多人的眼前。它留在了旧时光里,也留在了我心中。

有一天书店会不会也这样凭空消失?我的心不由一颤。不行,我得多跑跑书店,留住它!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