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传统文化的魅力是可以搭乘时尚潮流的顺风车而重新焕发生机的,最典型的莫过于这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那么苏东坡的原句又是如何精彩呢?
苏东坡的魅力不仅在于其诗词歌赋等文学上的成就,更多的人是被他的人生态度所折服。一方面在于,苏东坡拥有内儒外释之人格,所谓“以儒做人、以佛养心”这一中国传统士大夫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在苏东坡身上体现颇为明显。苏东坡一方面坚持为民请命,造福百姓而在官场中沉浮,一方面以文会友,以佛清心而聚天下学人之所仰。所以他坚持理想而又清楚现实;为官则造福一方,为文则天下传诵。
此外,苏东坡还拥有达观潇洒之态度,苏东坡一生官无定职,居无定所。在朝则遭朋党攻讦,在野则遭奸佞陷害。中年丧妻子,盛时遭诗案。但是,不论境遇如何,他乐天知命之格调不曾改变,因言获罪却坚持“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委心去留,筑土为家,安贫乐道,最后还笑把一生总结为“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样的人生态度,后人观之,难以不为之感动。
而这句现代网红句便出自苏东坡的一首《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中,全文如下:
我们简单解析一下,1083年,王巩和柔奴奉旨北归,与苏轼有了一场小小的宴会,宴会之上,苏轼发现岭南那样的险境似乎并没有在两人的身上留下风霜,王巩反而更加的淡定从容,居然面如红玉,而柔奴则容光焕发,仿佛他们过去的那近四年的时光并不是在岭南那样穷山恶水之地度过的,苏轼很好奇,于是问“广南风土, 应是不好?”没想到柔奴轻声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没错,当王巩被贬岭南时,一向柔弱的柔奴也随之不离不弃,之所以两人能够相互扶持在异域他乡,且容貌不改,只不过是因为初心未变而已。这让苏东坡不由得感同身受,自己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境况又何其的相似。他数次遭贬、自请外放,官场起起伏伏,但始终有赤子之心,能够坚持自己的内心,从不因为外力而改变自己的处世态度,他是真正的豁达,在逆境中生出坚韧的内心,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内心始终坚定,归来还是少年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