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名为《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这首诗主题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寻隐者不遇”。贾岛写过同样题材的作品实在太经典了,以至于刘长卿的这首诗知名度不高。不过,熟悉唐代诗人的读者都知道,刘长卿比贾岛年长许多,说不定他的作品影响了贾岛创作。
刘长卿想要去找南溪隐居的常山道人,他高高兴兴出门了。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布满苔痕,可想而知常山道人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那里有白云沙洲,令人感到宁静祥和。遗憾的是,当他到了常山道人居住的茅草房,等待他的是大门紧闭。普通人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会懊恼,刘长卿却不这么认为。他是诗人,他的着眼点和普通人不同。
细雨过后,松树青翠,他继续沿着山路前行寻找山泉源头。王维说过,“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品一品,是不是有这个味儿。刘长卿从中品味到了禅意,感受到无欲无求的美好。他看着山中溪水野花,溪水野花好像也看着他。相对默默无言,又让人联想到李白说过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山中的美景让刘长卿彻底忘记了寻友不遇的郁闷,他有了新的发现,他体会到常山道人隐居山中的乐趣。他理解了常山道人的人生追求,他领悟到人生有多种选择。人世间上下求索是一种生活态度,山野中享受平静生活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刘长卿觉得,儒家思想中提到的“入世”和“出世”看似对立,实则互为补充。
明明发生了一件令人失望的事儿,刘长卿换了一个角度思考,找到了快乐与满足。他的“脑回路”你能理解吗?当然可以理解,他看到了普通人难得一见的风景,他体会到隐居山中的满足感。刘长卿的出行目的是访友,当访友不遇之后,他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从这个细节就能看出来,他是洒脱豁达的人,他的本性就是爱慕自然。
美景可以抚慰失落的情绪,美景可以让人忘记遗憾,美景可以带来美好的体验。刘长卿描写的景色已经够美了,他还要从内心感受入手继续烘托景色。这才是写景高手,不仅描写所见,还要描写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