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真的写了《悲愤诗》《胡笳》吗?

汉末蔡琰诗作有五言体《悲愤诗》,楚辞体《悲愤诗》以及《胡笳十八拍》。这三篇诗作究竟是否蔡妍所作,历来怀疑的人不少。今考五言体《悲愤诗》的用韵完全合乎东汉韵部系统,例如: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这里以“迈、会、败、外、艾、盖、吠、肺、逝、大、赖、励、废、岁”共十四个祭部字为韵,这是后人根本无法做伪的,可见此诗确实产生于汉末魏初,其作者无疑应是蔡琰。又考楚辞体《悲愤诗》的用韵情况亦类此,故作者为蔡琰亦属可信。至于《胡笳十八拍》,其用韵往往与汉代韵部系统相违,而与中古音系统相和。如: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忍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这里句脚“为、离、危、亏、宜”,上古属歌部字,中古为《广韵》支韵字,“衰、悲、谁”,上古属微部字,中古为《广韵》脂韵字,“时”,上古为之部字,中古为《广韵》之韵字,“知”,上古属支部字,中古为《广韵》支韵字。在上古时代,歌、微、之、支四部字一起通押是根本不能的,到汉末魏初,也不存在通押的可能性;而中古支、脂、之三韵同用正符合《诗韵》的规定,由此可见,《胡笳十八拍》绝不可能产生于汉末魏初,其作者也不必可能是蔡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