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无条件投降77周年,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上岗

当日,南京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分别在公祭广场和“三个必胜”展区报告厅举行“南京不会忘记”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撞响和平大钟、“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证书颁发仪式等,以此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周峰(左一)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人徐宏、夏天行、王莲、阮红燕颁发“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证书后一起合影。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王卫星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人李真铭、常小梅、刘榴、马雯倩颁发“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证书。

8月15日8时15分,纪念馆公祭广场再一次响起和平大钟的浑厚钟声。6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和南京市青少年代表们共同撞响和平大钟。钟声久久回荡在广场上空,警示人们:铭记历史记忆、守护历史真相、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和平正义。

2022年8月15日,南京,“南京永远不会忘记”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主题活动上,来自芳草园小学的小学生们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献花。

参加撞钟仪式的南京市芳草园小学学生顾言希说:“作为生在南京长在南京的小学生,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侵华日军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1945年8月15日的日本无条件投降,是无数先烈通过艰苦卓绝的抗争、舍生忘死换来的。今天的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右一)、艾义英(右二)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代表颁发“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证书。

在当天举行的“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证书颁发仪式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的外孙女夏媛、曾外孙李玉瀚,幸存者葛道荣的儿子葛凤亮,幸存者艾义英的儿子黄兴华、孙子黄睿等13位幸存者后代,分别从幸存者代表的手中接过了传承人的证书。

“南京大屠杀惨案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我从小就听外婆讲家族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不幸遭遇。作为幸存者后代,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段历史。”夏媛告诉记者,“2004年,我外婆从纪念馆接过‘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书’;今天,我和我的儿子又接过‘传承人’证书。今后我们更有责任把家族的这段悲惨经历讲给更多人听,让南京大屠杀真相永远流传下去。”

颁发证书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右前)向曾外孙李玉瀚语重心长的说,务必不要忘记南京大屠杀历史。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简称“纪念馆”)内,年逾九旬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搂着曾外孙李玉瀚的肩颤巍巍地拍了拍,把接续传承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的重任传递给年轻一代。

截至目前,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剩下55人。他们的平均年龄超过92岁,随着时间流逝,幸存者越来越少。近些年来,纪念馆通过撞响和平大钟、开设“紫金草和平大讲堂”、送历史进校园、采集幸存者口述证言、征集历史记忆传承人等方式,传播着“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