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双减”的福,名校女大学生多了一条出路,但或许也埋下了祸根。
“双减”政策落地,大量校外培训机构倒闭,随之而来的是大批校外培训机构人员下岗,重新再谋生路。一边是严禁培训,校外培训机构哀声连连;另一边是家长们苦于没处培训也是哀声连连。“禁止”与“渴望”构成了一对目前无法调和的矛盾。如何解决呢?
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精英高薪”阶层家庭出现了“住家教师”,开出了每月几万的月薪,招聘学历高、相貌正、知识博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有的还特意强调要有海外留学经历,女生优先。据说尽管招聘条件很高很苛刻,但应聘者甚众。毕竟待遇好,工作相对也悠闲,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吸引力还是非常强的。
但是就“住家教师”这个称呼还是比较惹眼,还是违反了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违反了“双减”令,于是另一个名称“住家阿姨”就呼之而出了。这可完美地规避政策的风险。别以为”阿姨“就是年龄偏大的女性,错了!这类”住家阿姨“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女大学生,要求貌美有智慧。
当然这类”住家阿姨“的工作职责可不是真的洗衣做饭做家务哦,她们的主要工作当然是辅导孩子的功课。招聘条件、待遇都很高,说白了就是“住家教师”,以前大户人家的“家庭教师”而已。当然能够聘请家庭教师的人家,真不是普通人家;是非富即贵的家庭。
为什么“住家教师”偏向于女大学生呢?理由很简单,一般女性都比较耐心细致,适合教育孩子;而且需要家庭教师的小学生初中生偏多。名牌大学毕业的女大学生,假如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假如没有一定的家庭背景支撑,假如能找到一份“住家阿姨”的职业,几年中也算是衣食无忧了,也解决了住宿问题,一举多得,也可算是名牌大学女大学生的一大新的就业途径。
尽管这一职业也是违反“双减”令的,但因其高度的隐蔽性,使得这个打擦边球的职业会长期存在。不过这个职业刚刚出现,就有人开始“杞人忧天”了。因为“住家阿姨”都是高智商靓丽的年轻女子,长期和主家住在一起,时间长了会不会衍生出新的社会家庭问题呢?
我说是“杞人忧天”,不少朋友笑言,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类事情还少吗?就是在“住家教师”“住家阿姨”这类名称出现之前,现实中的狗血事情照样不时在上演。怎么是“杞人忧天”?完全是必定会出现的事实啊。
确实,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一个新颖事物的出现,绝对会产生衍生物。至于这一衍生物是好还是坏,不能一概而论,完全要看当事人的态度和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眼前是“福”,也许不久就是“祸”;眼前是“祸”,也许未来是“福”。谁能说得清呢?
且行且观察吧!各位,你们如何看待“住家阿姨”这一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