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成书最早,是南朝梁代武帝大同年间(公元535~543)周兴嗣所作。据说,当时武帝为了让他的几个儿子临摹王羲之的字,命令大臣殷铁石从王羲之的字帖中拓出了1000个不重复的字。武帝觉得这些字太零碎散乱,于是就召见他的文学侍从周兴嗣,对他说:“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兴嗣一夜缀成,鬓发全白。
《百家姓》相传为宋代初年成书,作者不详。全书收录300个姓氏,四字一句 ,两句一韵,如:“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三字经》是南宋人王应麟所作,后经历代增补。这本识字课本内容十分广泛,“天人性命,地理山水,历代帝王,诸子百家,缕析详明,了如指掌。”人称“袖里通鉴纲目”“小纲鉴”。通篇以三字韵语写成,如: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与“三百千”并行通用的还有一类杂字课本,内容切近生活实际,注重日常应用,能满足中下层社会人家子弟记账写信的需要。例如《山东庄农杂字》,开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