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贵族生活,不是每天大鱼大肉,胡吃海塞,也不是穿金戴银,吆五喝六。《红楼梦》中那位经历了一生繁华富贵的贾母,为读者展示真正的贵族范儿。
常言道,“三代出一个贵族”。真正的贵族,并不是用金钱就能买来的,是要经过文化的熏陶,时间的沉淀,而培养出来的一种气度,一种修养,也是一种独特的精神表现。
《红楼梦》中的贾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一位真正的贵族。贾母的父亲,是尚书令、保龄侯。这就决定了史家非同一般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家庭中,教养出来的子女,从小儿耳濡目染,必然具有非常独到的审美和不同于常人的品味。所以,《红楼梦》中那些很有格调的场面,往往都是在贾母的带领下,才缓缓呈现在读者们面前。
刘姥姥的到来,为贾府人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贾母一时兴起,便命人在大观园摆下宴席,宴请刘姥姥和贾府众人。
正说话,忽一阵风吹过,隐隐听得鼓乐之声。贾母问:“谁家娶亲呢?这里临街倒近。”王夫人等笑道:“街上哪里听得见,这是咱们家十几个女孩子演习吹打呢!”贾母便笑道:“既是她们演,何不叫她们进来演习?她们也逛一逛,咱们可又乐了。”……“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回来咱们就在缀锦阁底下吃酒,又宽阔,又听得见。”
藕香榭,是大观园中的一处景观,“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相接。”
梨香院的十二个女孩子在池子中间的藕香榭演习音乐,贾母等人在岸边的缀锦阁吃酒,隔着水,音乐之声传来,便带了水的清润和清新,会更加清越。这样的赏乐方式,在《红楼梦》中,大概也只有贾母才能想的起来。
中秋夜宴上的笛声,和这一次贾母带着众人“隔水赏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贾母因见月至中天,比先越发精彩、可爱,因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因命人将十番上的女孩子传来,道:“音乐多了,反失雅致,只用吹笛的,远远地吹起来,就够了。”
这样的演奏方式,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贾母等人又继续吃酒,“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越显得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
这清幽、雅致的笛声,不仅是贾母极好的赏乐品味,也是贾母从小儿被熏陶出来的真正的贵族范儿。有贾母在场,绝对不会像宁国府中唱戏那样,闹得天翻地覆,吵得震耳欲聋。
薛宝钗曾经认定了贾母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其实她真是看错了贾母。贾母才不是那样庸俗的老太太。贾母的品味,也远远不是薛宝钗能理解的。
当然,贾母的品味,还远远不止隔水赏乐、中秋闻笛这两件事,还隐藏在《红楼梦》的很多细节之中。
她在潇湘馆看到林黛玉的窗纱都是绿色,且已陈旧,立刻就要求王夫人和王熙凤给潇湘馆换上“银红色的霞影纱”,只有这样的窗纱,才配得上没有桃杏树的潇湘馆;她在蘅芜苑看到薛宝钗的房间陈设过于简陋,立刻吩咐鸳鸯把自己收藏的几件清新淡雅的顽器,送过来给薛宝钗摆上,“保管又素净又大方”。
在贾母的房间里,还挂着一幅仇十洲的《双艳图》,图上是白雪红梅,而非那些土财主家里常见的福禄寿或者花开富贵之类的图画。从这个细节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贾母不俗的品味,与她生活中,处处都表现出来的典雅的贵族范儿。
从这一点上来说,包括林黛玉在内的众多主角,都不能与贾母相比。贾母的贵族范儿,是经历了岁月的沉淀,才酝酿出来的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