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抄家后,李纨成功教养出息贾兰。等日后荣国府平反,子孙获得科举资格后,贾兰厚积薄发一举高中,并“今嫌紫蟒长”高官厚禄。李纨也母凭子贵[晚韶华]。
与之对应的则是薛宝钗[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
贾宝玉因失去林黛玉,再逢贾家抄家备受打击无法振作。薛宝钗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和诉求,让贾宝玉进行最厌恶的读书科举,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日王夫人与贾母讲她提拔袭人的原因,是认可袭人肯于苦劝贾宝玉走正途,就是在拐弯抹角夸奖薛宝钗。
不知道王夫人听说贾宝玉因薛宝钗之劝而离家出走一去不归,甚至做了和尚做何感想,有没有悔不当初!
闲言少叙,既然李纨和薛宝钗这对妯娌都支持“科举仕途”。为什么李纨能够成功,薛宝钗却以失败告终?科举仕途到底对不对?这是两个问题。
首先,成功和失败都是“人”的因素。
李纨是坚定的“科举仕途”捍卫者。她从小教养贾兰要努力,争口气为自己拼搏个未来。
贾珠死后,贾兰第五代人无法继承荣国公的第四代爵位。只能拱手让给叔叔贾宝玉,他还要排在三叔贾环后头。几乎等于丧失继承权顺序。
贾兰的未来只有靠自己努力,李纨一早就清楚。所以,培养贾兰成才是唯一出路。而科举是她擅长能帮儿子的唯一成才之路。
原因只有一个:贾兰是李纨以国子监祭酒李家的家风教养出来的读书种子。李纨有自信她的儿子能在科举仕途上成才。
薛宝钗也是科举仕途的坚定支持者,经常劝说贾宝玉仕途经济,也算苦心孤诣。
问题在贾宝玉是贾家富贵门第教养出来的子弟,厌恶科举仕途。与侄儿贾兰受到的成长教育完全不同。
薛宝钗的科举仕途,用之于贾宝玉身上是注定失败的。
就像女娲补天石一样,贾兰是那块料,贾宝玉不是,同根同源也只能被丢弃。曹雪芹讲得很明白。
贾宝玉不爱走科举之途,薛宝钗的劝说被他排斥,读书人也诟病她利欲熏心。
其实薛宝钗的诉求没有错,只是出身限制了她的境界和格局,用错了方向,才造成她明知贾宝玉不可为而为之。
林黛玉不劝贾宝玉,被称颂和赞同,也是有误解的。
林黛玉并不拒绝科举仕途。她本人七岁就熟读了《四书》,父亲林如海更是科举探花郎,怎么可能反对仕途经济。
林黛玉只是不想违背贾宝玉的意愿,做他不擅长的事罢了。
科举仕途没有错,薛宝钗的诉求,李纨的追求都没错。错在贾兰从小就被李纨走上“正途”,而贾宝玉已经身在荒野,别说薛宝钗拉不回去,林黛玉也不能。
李纨出身国子监祭酒之家,人人读书。学习是他们的本能。贾兰从小受到母亲影响,读书科举融入骨髓。这就是“门第、门风”。
薛宝钗出身商户,学习是有目的的为了更好,本就违背初心。好学者如她,厌学者如薛蟠。
她为了目的追求读书科举,与李纨教育贾兰、和林黛玉她们那种自发内心的需要学习是两码事。
薛宝钗失败在起点就输了。薛家的门第家风不能让她认识到传承影响的重要性。以为努力就有结果。这是她的局限性。
这才是宝黛姻缘和金玉良姻最大的区别。李纨的成功,代表林黛玉的成功。而薛宝钗的失败,则是她底蕴不足、力不从心的体现。金玉良姻终究不适合贾家。
觉得文章不错,一定帮忙点赞、收藏再离开,若能关注作者更好,每日都有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