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对贾宝玉的宠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只要贾宝玉想要基本都会满足。渐渐养成贾宝玉“混世魔王”性格,无论做什么都有贾母撑腰没人敢惹。
要说贾宝玉受宠的原因也不复杂。一个是老孙子得人意。贾母对最小的嫡孙隔辈亲,也是有的。
另一个则是贾宝玉含玉而生带有祥瑞。古人笃信祥瑞之说,比如麒麟送子,出生自带霞光等,像贾宝玉这种“含玉而生”,其上还有吉祥话的少之又少。贾母当宝贝,也就不足为奇了。
题外话讲一下,抛开神论,“含玉而生”根本不存在,肯定是王家为贾政准备的炒作,以免二房入主荣国府得位不正。
通灵宝玉和薛宝钗的金锁、冷香丸都是一个套路,都是王家手笔。
言归正传,贾母宠爱贾宝玉的程度超过其他孙子,唯有王熙凤能与之比较。而贾宝玉和贾琏正是荣国府下一代继承人,贾母不会白宠人。
不过,贾母宠爱孙子没什么,做法却让人侧目。
曹雪芹写这段故事很早,且是通过甄宝玉的经历影射了贾宝玉。
(第二回)贾雨村道:“……你说可笑不可笑?也因祖母溺爱不明,每因孙辱师责子,因此我就辞了馆出来。如今在这巡盐御史林家做馆了。你看,这等子弟,必不能守祖父之根基,从师长之规谏的。只可惜他家几个姊妹都是少有的。”
甄宝玉的经历,就伏笔了贾宝玉。后文第三十三回也得到了印证。
贾雨村辞馆不干的原因,就是贾宝玉辍学的原因。没了老师的约束,无忧无虑的不用上学了。贾政清楚前因后果,才会在听说贾宝玉要上学,竟然不是欣喜,而是气笑了。
(第九回)贾政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
知子莫若父,贾宝玉对待上学的态度,不过就是一时心热,过后又没了动力。与其如此还不如别去上学,省得后面又惊动贾母闹腾。
答案当然不是。贾母也有望子成龙之心,问题是她明眼人看出贾宝玉并不是那块材料。
贾母的两个儿子,贾赦和贾政都不是成才之人。尤其贾赦不成器,为避免他祸害荣国府,不得已才有了贾赦袭爵,贾政当家荣国府的两房分治局面。
然而,纵观第四代继承人,贾琏也是个不成器。贾珠死了,只剩下贾宝玉。贾环、贾琮是庶出,不提也罢。
对贾母来说,贾琏和贾宝玉共掌荣国府就好。前提是贾宝玉能平安长大。
贾珠之死并不止一病而死那么简单,十有八九因为学业问题,被赵姨娘吹了枕头风,受到贾政责罚打重了一病而死。
如今只剩下贾宝玉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平安健康长大才是主要的。至于学不学的好,未来荣国府的继承人也不需要为官做宰,只要品行教育的好就行了。
贾母当初在拦阻贾政打儿子时,说:“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意思是父母当初也想你光宗耀祖,你又做到了么?
贾母是将心比心告诉贾政,父母心只要孩子健康长大就够了。光宗耀祖是有能者居之,而不是强求得来。
当日贾代善管教贾政,何尝不希望他也能光宗耀祖,可他不也没成才!自己做不到就让儿子去做,又凭什么认定一定行?
贾家是世袭之家,就像贾赦说的,想要当官就会有个官做(指荫官)。
贾宝玉根本不是读书科举封侯拜相的材料,三岁看到老,贾母清楚得很。既然科举仕途不通,又何必孜孜以求。强扭的瓜不甜,别弄巧成拙,让他快乐成长就好了!
因材施教是贾母的思想,包括林黛玉不劝贾宝玉也是如此。
而她愿意教香菱学诗,也是源于香菱感兴趣。如果香菱喜欢读书科举学问,就像贾兰那样。林黛玉也具备教授她的能力,这才是好儿媳的素养。
薛宝钗差在她与贾政最初的想法类似,就是男儿只有“读书科举”一条路,女儿唯有相夫教子一己任。殊不知越是如此追求,注定是一条死胡同。
觉得文章不错,一定帮忙点赞、收藏再离开,若能关注作者更好,每日都有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