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即防远客虽多事,使插疏篱却甚真。
大历二年(767年),也是杜甫漂泊到夔州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
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常来打枣,杜甫从来都不干涉。
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了一位姓吴的亲戚,自己则搬到别处居住。
杜甫写下了这首《又呈吴郎》,为妇人说情。
而这首诗,也被后世评为杜甫平生“最烂”的一首律诗。
安史之乱的时代,一个曾经万国来朝、光华璀璨的大唐,正无可奈何地走向黯淡。
从“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到“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邺城败后还乡却无家可归、重又被征的士兵;
无儿无食、不得已打枣聊赖过活的寡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