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城市之根 把文化之脉

23日,记者走进位于顺庆区清源南路“四馆一中心”公共文化综合体南侧的市方志馆。综合体一楼是方志馆、规划馆、发展战略馆共享文化大厅,大厅上方的浮雕长卷,展现了南充著名的历史人物、建筑,以及当今南充的标志性建筑。大厅一侧连接着方志文化走廊,展示了包括《顺庆府志》《保宁府志》《蓬州志》在内的我市历代方志作品。

二楼按照地方志“横排门类、纵述史实”的原则,分设序厅、城望巴蜀、绸都千年、文盛古今、情怀家国、民俗风物等6个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恢弘大气的市方志馆序厅,这里有一幅浮雕图,矗立着史学大家陈寿雕塑;第一展厅名为“城望巴蜀”,以时间为轴,梳理了南充历史演变过程,全面再现了南充建制沿革、地名演变、城垣变迁和城市记忆;第二展厅名为“绸都千年”,主要介绍了南充经济产业发展演变进程;第三展厅名为“文盛古今”,展示了南充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及文化艺术发展演变情况。第四展厅“情怀家国”,展现了南充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最接地气的是第五展厅“民俗风物”,展现了南充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风韵和民俗风情。

而在三楼的盛世修志文化展厅方志文化长廊里,全方面展示了我市各县(市、区)方志成果。在方志馆收藏阅览功能区,还设有电子阅览室、学术交流沙龙及图书阅读区。目前,市方志馆藏书规模已达2万余册近600种类。

除了丰富的展陈内容,数字化服务也是市方志馆的特色之一。在馆内陈设有两部触摸电脑,市民参观时可以通过点击,浏览展馆展陈以外丰富详尽的内容。馆内还嵌入了家谱寻根、方言寻源趣味知识互动体验等功能。“我们还在馆内设有演播厅,其寓意为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过客,人们可以在这里表达对方志文化的感悟和体会,用南充方言向世界人民问好。”市方志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南充市方志馆秉承“寻城市之根、触文化之脉、探兴替之路、赏风物之韵、存乡愁记忆、图继往开来”的办馆理念,以陈寿为主线,着眼“全国一流,全省领先”高标准规划。

“市方志馆所展示的内容以方志研究为基石,以情感共鸣为目的,通过富有生命活力的各种表现形式,呈现出南充的历史与现实。”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贾敬铣介绍,方志馆是新时代兴起的专业展馆,南充方志馆建设之初就立足“文化窗口、城市客厅”进行高水准展陈,寻求既能展示南充历史文化脉络、又有方志文化行业特色的概念设计,利用南充元素、体现南充特色、展示南充文化,立体多维展示南充地情、市情、民情。

据介绍,市方志馆开馆后将坚持常态对外开馆,采取“定时、定向、预约”三种方式。针对市民群众,每周三、周六全天免费开放;针对重要政务接待及机关单位干部、重要客商、专业人士等,采取定向开馆;针对大型旅游团队、外来考察团队、学校师生、社区群众、企业员工等,采取预约开馆。“我们将按照‘了解群众需求、满足嘉宾需要、超越社会预期’的理念,为每一位参观者做好引导、咨询、讲解等系列服务。”贾敬铣说,市方志馆还将向来访群众提供免费讲解、无线WIFI、茶水、影印等服务,营造温馨、舒适的参观、阅览氛围。

“城望巴蜀”展厅:根据方志记载还原远古文明展示,表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南充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的足迹;展厅墙上陈列着方志记载的南充城市地名演变、城垣变迁等;另一边张贴的一组组老照片,生动再现了南充100年变迁的“城市记忆”。

“绸都千年”展厅:历史上的绸都南充从栽桑养蚕到丝绸产业,从自行车到汽车汽配产业,从“羊肠九曲”到当前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沿着时间进程,南充各个时期相关经济产业或静态或动态呈现在了长卷上。

“文盛古今”展厅:在这里,陈列着川北贡院模型,完美再现了这座全国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科举考场。而在南充非遗戏曲形式和表演道具展现区域,一个个川北大木偶、一张张川剧脸谱活灵活现,让人印象深刻。

“情怀家国”展厅:主要展示了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南充这片革命热土上涌现出来的无数仁人志士的故事。

盛世修志展厅:集中展示了南充历代修志成果,并对方志常识进行了科普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