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对林黛玉,完全区别薛宝钗,两次砸通灵宝玉就能看出差别

宝黛钗三人围绕通灵宝玉,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如果总结梳理,就会发现其中饱含深意。

一,贾宝玉初见林黛玉,就问有玉无玉?黛玉回说没有,贾宝玉摔玉。

二,薛宝钗与贾宝玉“初见”,要看通灵宝玉,引出“比通灵金莺微露意”,通灵宝玉与金锁是一对儿。

贾宝玉一见林黛玉就“摔玉”,从不见黛玉要看玉。反而是贾宝玉关心她“有玉无玉”。

薛宝钗特别关心通灵宝玉,不但要看还要让莺儿用金线把玉络上。两次面对通灵宝玉都提到“金玉”,是薛家对金玉良姻的执着体现。

(第三回)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得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贾宝玉一见林黛玉就夸她是神仙似的妹妹,又说是旧相识,她有玉无玉。

注意贾宝玉此问是反“通灵宝玉”的。他问林黛玉有没有玉,是想要证明通灵宝玉的“不好”。

既然都说通灵宝玉神奇,天命降临于他,为什么出色的林黛玉没有?可见通灵宝玉一定是不好,或者干脆就有问题。

贾宝玉的这一观点直指“通灵宝玉”存在的真实性。

如果抛开神话成分,通灵宝玉必然是不存在、被人有意造出来的神奇。贾宝玉也就成为大人“说谎”骗人的载体。历史上这种事屡见不鲜,贾宝玉读书多有此怀疑很正常。

所以,他在林黛玉面前“砸玉”并不是耍性子,而是用有限的能力,想要摆脱宿命的束缚。

第一次砸玉,还可算是小孩心性,通过砸玉让林黛玉对他一见难忘。

林黛玉初来,贾宝玉姗姗来迟,见过贾母来去匆匆并不直接打招呼。等换好衣服再来与妹妹相认……都有故意为之的嫌疑,也有王夫人叮嘱林黛玉小心“混世魔王”的原因。

第二次砸玉,是打醮清虚观后。此时宝黛二人已经生情,却困于金玉良姻之争。他再摔玉则是破除“金玉”传言,求得与林黛玉一样的“干净”。

贾宝玉两次摔玉,都是想要求得与林黛玉的相同,反对自身被通灵宝玉加诸的“怪力乱神”。

等到薛宝钗再来贾家时,又过去了两三年时间。贾宝玉长大几岁,通灵宝玉的“真假”已经不令他疑惑和压力,而是泰然处之。

他再见不差于林妹妹的宝姐姐,便不问“有玉无玉”。在于儿时不会难为情,此时却有了“羞耻心”。

关键是他不想谈,薛宝钗却非要看。尴尬的是不但他有通灵宝玉,薛宝钗还有金锁。

于是通灵宝玉找到了金锁这个“同类”,又变相给贾宝玉增加了压力和逆反。

如果说通灵宝玉是“巧合”,那么金锁算“批发”么?为什么那么神奇的东西会连续发生在王家女儿的儿女身上?

等到薛姨妈对王夫人说:“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金玉良姻之说由此甚嚣尘上,就都明白了。

林黛玉对“金玉”之说嗤之以鼻又耿耿于怀,总说“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让贾宝玉更生反感,质疑其中的问题。

他的应对之策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当薛宝钗有一天在他床头绣鸳鸯时,贾宝玉突然于“梦中”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要说贾宝玉这话是梦中之语很难取信于人。如此诛心的话,分明是针对金玉之说,戳破金锁和通灵宝玉背后有人故意设计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