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深几许,泪眼问花花不语,有种深情耐人寻味

很奇怪,虽然唐诗和宋词都是中国文化的典范巅峰,但是我却对词更加喜爱。大约是因为,填词虽然也有格式和规律,总觉得比诗要自由活泼得多,而且它可以根据不同的人,填写出不同的感觉。

所谓上不封顶,就是对词的说法,这个用在诗,尤其是唐诗上面就不合适了。比如李白的《静夜思》或者孟浩然的《春晓》你就没有办法再做一次类似的尝试,要做就是东施效颦纯粹是献丑了。

所以做诗填词,词可以填。而填诗闻所未闻。当然唐宋各有风骚,你要说谁强谁弱,只能告诉你,唐朝有词,但是大家更喜欢诗,宋朝也有诗,但是大家又爱上了词,都是因为喜欢而促成了它们的繁荣。

你看,今天为什么没有人能写出唐诗宋词的境界了,或者随随便便就写出来的那种从容感,还不是因为传统文化不被重视,也可以说没有与时俱进而被淡忘了。

还有就是,很多人都推荐唐诗宋词的各种经典,就是没有真正愿意去继续去书写的人,已经足够热情的读者了。背得熟悉的人倒是不少,也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但是今天,对文化特别是传统的文化底子差了,就是想成为都不行。大多数是为了装某某或者应付考试而已。

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唐朝和宋朝的那些大文豪到老百姓,就把这两种题材给做绝了,没有考虑给后人留饭。后人呢?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成为教材,难免没有欣赏到它们的美,反而觉得这是读书任务,现在的教育都是看成绩为导向,从来不去分孩子的适配度。

反正成绩好的学生,一切都好,成绩不好的学生,什么都差,就这样好的成绩保持他的成绩,却未必有一个好的人品和人格,反而一副不可一世的嘴脸。而差生呢?要么破罐子破摔,要么被大人打得受不了,最后也废了。后来如何呢?那就看造化了。

跑题了,打住。今天我本来想写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宋词,但是其实一首怎么够。不过非要写一首那么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我喜欢。

我有时候,难得去解读,因为“庭院深深深几许”和“泪眼问花花不语”两句话,我就足够记住它一辈子了。

欧阳修,就是那个不到四十岁就敢称自己是老翁的人,可以想象他有多自负的才情才能这样,醉翁可不是稀里糊涂的人,他感情充沛,还无比犀利,总觉得欧阳修跟苏东坡比起,欧阳修的文气太重了,个人不是很希望他的政治主张,若不是他过于重视文化轻视武功,宋朝后期也不至于屡遭蛮夷骚扰,最终亡国。

但是他的文章和对后辈的重视提携,也确实发掘了不少人才。欧阳修并不是一个适合帮助皇帝治理国家和维护稳定的人,但是他却能通过自己的才华去激发更多的人在宋朝有所作为,可惜他弱于法度和兵法,不然就完美了。

欧阳修的作品,无论散文诗词都是极好的,而且并不消极和无病呻吟。你要是读过他的《秋声赋》就知道他的志气和胸襟。

填词不少的他,似乎很酷爱《蝶恋花》而这一首是其中的佼佼者。

此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上片写少妇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全词写景状物,疏俊委曲,虚实相融,用语自然,辞意深婉,尤对少妇心理刻画写意传神,堪称欧词之典范。

有人说这词不是欧阳修写的,是‘冯延巳’,其实此词据李清照《临江仙》词序云:“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李清照去欧阳修未远,所云当不误。

我喜欢它,最简单的原因就是,不是说这些大家的作品,一定要表现大,有些我们觉得不值得一提的,在他们的描绘下,却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深情。这个苏东坡也能做到。

不过,后世被人乱用言情,琼瑶之流,那就使得它的档次被拉低了。传统文化是有魅力的,但是也不能任人糟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