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不见李白的第N天,想他……

很多年后,杜甫仍将无数次怀念和李白携手同行的那些日子……

那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四月的一天,清晨的阳光像金色的丝线,洒落在东都洛阳的大街小巷。

也照在了杜甫的书桌上。

和很多没遭遇社会毒的年轻人一样,杜甫有点心高气傲,不喜欢洛阳这个浮夸的城市,讨厌身边那些攀附权贵、急功近利的人,他多希望认识一个和他一样志向高洁的朋友,可以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刚刚被皇帝赐金放还的李白,心情不是太好,他没有回去山东看自己的孩子,而是继续像个浪子一样四处漫游。

名气大起来了,钱包鼓起来了,他像一只脱缰的马儿,又开始放飞自我了。

街头巷尾都在热议:那个被玄宗亲自喂羹汤,让高力士脱鞋子,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的李太白来了。

虽说追星影响学习,但那人可是李白啊!考试常有而见李白的机会不常有,杜甫稍一权衡,果断丢下课本,冲在了追星的最前线。

想要请李白喝酒唱K的官员权贵从洛阳排到开封,李白十分随和,看着这位狂热的粉丝,李白随和地一笑:走,大哥带你修仙去。

就这样,两人正式开启了为期半年的漫游(不务正业)生涯。

来到此地,杜甫突然想起一位老朋友:不知道老高找到工作了没?他肯定也在家闲得扣脚,不如叫他出来一起玩儿……

就这样,高适也加入了他们的漫游。

梁宋是高适的地盘,此时的他已写出了《燕歌行》《别董大》这样的名篇,名气颇高,但始终没有一官半职,40多岁了还靠种地捕鱼为生,处境十分落魄。

高适和李白同龄,但俩人的个性天差地别,一个成熟稳重,一个不着边际,却都和杜甫十分投缘。

秋日的开封,秋高气爽,视野开阔,是打猎的好天气。

三人策马扬鞭,在开阔的原野上竞逐赛跑。林中野兔野鸡成群,虎啸山林,三人弯弓射猎,纵马狂欢。

高适自不必说,他是将门后代,人高马大,又长期从事农业生产,身材健壮,肌肉发达,打猎对他来说就是小儿科。

杜甫也不简单,虽然他年纪最轻,看上去还像个书呆子,但其实人家打猎技术可是专业水平,前几年在山东一带漫游的时候终日穿着貂裘,骑着骏马,弯弓射雕,俨然唐代版郭靖,打猎技术能差吗?

至于李白,年轻时候自称侠客,十五岁就学习剑术,还曾经“十步杀一人”(有吹牛的成分),身体素质也是杠杠的。

直至傍晚,整个山林的动物都被他们诛了九族,三人才意犹未尽地离开。

晚上,当地刺史和县令早已摆上酒席、备好歌舞来为这位前翰林待诏接风洗尘了。

他们在繁华的市区闲逛,这座充满侠气的城市正对他们的胃口。

梁园、吹台,处处留下他们的身影,在灯火辉煌的梁园舞剑,在泗水河边高歌。

别人喝醉酒耍酒疯,李白喝醉了就吟诗、舞剑,天真而飘逸,潇洒而风流。

他们登高望远,看着烽烟四起的边境,不由得操心起了国事。

这些年唐玄宗荒废朝政,任用奸臣,把兵权放心交给安禄山,给予打胜仗的边将超格的奖励,变相鼓励开边战争。

虽然别人看来有点不务正业,但李白对于修道这事是极为认真和虔诚的。

他拉着杜甫过黄河、登高山,不辞辛苦地跑到王屋山寻找华盖君。

由于消息不灵通,等他们到的时候,才知道华盖君早就死了,他的弟子大部分都跑了,道观中杂草丛生。

他们不死心,非要去看看华盖君的炼丹炉,只见炼丹炉荒废多时,早就成了老鼠窝。

李白和杜甫大失所望,又整夜跪在地上,口中念念有词,祈求仙人来接他们。

华盖君的弟子表示:要是有仙人,我还用在这里吃土?

这么荒唐的行为,也就李白干的出来,也就杜甫愿意陪着他干。

将近年底,李白终于想起被自己扔在山东的儿子明月奴和女儿平阳了。

虽然没承担多少带娃的责任,但一想到孩子,他的语气和目光就露出难得的温柔和宠溺。

李白回到山东,用玄宗给的那笔遣散费给孩子买了些固定资产,又开了酒楼,然后终日在酒楼呼朋引伴,醉生梦死。

第二年,杜甫给自己找到了几个去山东的理由:一是弟弟在那儿做官,二是名士李邕在那儿,为了自己的仕途也该去结交一下。

这时的李白有了个新的身——一名持证上岗的道士。

接受道箓的过程极其复杂,他奔波于河北山东,请高人造道箓,再找另一位天师授箓,最后还要经历7—14天的残酷的入教仪式。

虽然考了道士的编制,但并不影响李白继续饮酒作乐,杜甫见到他的时候,他还是每天烂醉如泥,痛饮狂歌,看上去像个十足的混混。

李白再次见到杜甫,又惊又喜,看他比上次见面的时候更瘦, 就关心他:最近怎么又黑又瘦的,去当农民工了?

杜甫叹了口气:别提了,写诗太难了,大哥你是怎么写得这么丝滑的?

今年秋天再次重逢,你还是漂泊不定,没有个稳定的工作,整天虚度光阴,嚣张跋扈,但我知道,你都是装出来的……

在李白眼中,杜甫是只会刻苦努力的书呆子,而在杜甫眼中,李白是整天饮酒作乐不务正业的浪子。

杜甫自己就说过他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而李白也自称: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李白对待朋友依旧热情,带着他翻山越岭,去寻找隐士范十。

二人骑着骏马,因为没有导航,在山林里迷了路。李白从马儿背上甩起来,掉进了咋草丛,爬起来的时候衣冠不整,身上沾满了苍耳。

天黑前他们终于找到了范十的家,范十看着全身挂满苍耳,狼狈不堪的李白大笑不止:你是哪儿来的野人,我认识你吗?

晚上范十炒了几个农家菜,端来自己酿的米酒招待俩人,李白赞不绝口:山珍海味哥早就吃腻了,还是你这有机菜好吃。

范十:这是苍耳苗,不但能吃,还能当头饰呢。

酒酣耳热,李白脱掉了外衣,醉醺醺地吟唱起了陆机的《猛虎行》:

他们在范十家盘亘了十几天,白天手拉手散步,晚上则喝的醉醺醺,盖一条被子,感情逐渐升温。

跟着李白这样荒唐地玩了大半年,杜甫渐渐觉得有些迷失:这家伙天天不学习诗还能写得这么好,我可不行,我这大半年都没写出一句好诗,不行,我该回去复习功课了。

他看着天天醉生梦死的李白,忍不住劝道:大哥,天天喝酒伤身体呀,要不咱回去找个正经的工作?

当时的杜甫还年轻,他怎么能理解李白一腔的幽怨和痛苦?

玩世不恭的外表之下,李白其实早已痛苦万分。他自少年时代就立下远大志向,要辅佐皇帝,成为一代名相,然后潇洒地转身,退居山林中,给世人留下一个帅气的背影。

这些年他所作的一切努力,无论是隐居名山、上书权贵、结交英豪还是潜心修道,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个目标,那就是:出名,让皇帝请他出山。

三年前,当皇帝亲自邀请他入宫觐见,并未他手调羹汤的时候,他一度以为自己真的实现了梦想。

唐玄宗早已今非昔比,他请李白出山,并非真心赏识他,只是借了他的名气,为世人表演了一出礼贤下士的戏。李白一战成名,然而接踵而至的是与宫中生活的格格不入,同事的中伤妒忌,以及看清了皇帝的真面目。

原来他在这位天子眼中,也不过是个戏子罢了。

杜甫还不了解李白,他只是看着他整日喝得烂醉,没心没肺的样子,不由得替他着急。

不久他们就要分别了,杜甫即将参加一场重要的考试,而李白也将南下江东漫游。

李白转身离去,留个杜甫一个潇洒而寂寞的背影。

这是比进士考试更有逼格的提前批考试,只有有关系的人才能进入这样的考试,考上就能授官。

杜甫志得意满,经过几年的交游,他已小有名气,简历上自豪地写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王翰就是写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那个诗人,属于著名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住的地方房价自然上涨,人人想跟他做邻居,可他却反过来要跟杜甫加好友。

李邕更不必说,他是当时身价最高的文人,版税收入惊人,一字千金,李白都要想尽办法打入他的朋友圈,而他却对杜甫赞不绝口。

然而现实却狠狠地打了他一记耳光。

这一年,不但杜甫落榜了,而且同去参加考试的没有一人入选,奸相李林甫主持本次考试,他跟唐玄宗报告:野无遗贤。

意思是天下英才都已经有编制了,不用再招人了。

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考编的出路被掐断,杜甫再次陷入迷茫,他不得不出入长安权贵家门,应酬那些贵族,希望能求个一官半职。

长安居,大不易,眼看钱也花光了,房租也付不起了,他只得种点药材赚钱。

当年那个梦想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少年,怎么也没想到他会沦落到饭都吃不起的境地。

春日迟迟,他又想起了那个一身仙气的男子,如果他在身边,一定会笑着拍拍自己的肩膀:人生如此,拿酒来…

李白的处境也不容乐观,折腾了大半辈子,本以为该安安分分在庐山隐居,陪老婆带孩子了,谁知道李白从政的热情依旧高涨,在将近60岁高龄义无反顾地上了永王李璘的贼船。

杜甫是在流亡到甘肃的路上得知李白被捕的消息。

那时他自身难保,拖家带口逃到了西北,想投靠朋友和亲戚,没想到被朋友坑了,一家子大冬天要挖野菜充饥。

冻饿交加,他昏昏睡去,隐隐约约看见李白来到他面前,诉说自己的遭遇。

醒来才知道这是个梦。

梦中的李白总是来去匆匆,他说山高路远的,来看望老朋友一趟太不容易了。

说完搔了搔凌乱的白发,似乎是在向自己告别。

人人都说李白该杀,他跟着永王招兵买马,给永王写赞歌,和朝廷对着干,实在是大逆不道,晚节不保。

其实永王是被自己老爸唐玄宗坑惨了,说好的让他在江南一带招兵抵抗安禄山呢?怎么弟弟变成皇帝了,这下该听谁的?

权力的游戏是残酷的,永王并未谋反,却被击杀,李白自然百口莫辩。

即使跟全世界唱反调,被人视为异类,杜甫也坚定地站在李白身边。

高适后来在四川做官,杜甫的生计全靠这些老朋友的周济。

他能想到百年以后,人们都在传唱李白的诗,追想他和盛世的大唐,然而此刻当他如此潦倒、孤独的时候,又有谁在身边呢?

在经历了李白遭遇过得那些世态的黑暗,人情的冷暖,杜甫才真正了解了李白。

他想象当年李白在长安引起了轰动,人人争相一睹谪仙的真面目,然而他们哪里知道他心中的失望和悲愤。

他们再也没见过面,但杜甫对于李白的感情,却随着时间的流逝与日俱增。

从前是崇拜,后来是理解,如今是惺惺相惜。

冬天,在书房里看书,他想起了他。

书也看不进去了,真想跟着他一起归隐山林。

春天,他给李白写信:我是春天的树,你是天边的云。何时去酒吧,教我写作文?

李白,就像杜甫心中的另一个自己,是他梦想中的模样。

很多人替杜甫不平,觉得他为李白写了那么多首情真意切的诗,而李白却十分冷淡。

这不,明月都被李白的申请感动,很快就让他梦想成真——后来李白真的被流放到夜郎了。

不过王昌龄的故事有点悲惨,这是后话了。

还有写给一位小人物汪伦的,这人也许是个普通的热爱文艺的农民,因为仰慕李白,而且深知李白是个酒鬼,就骗李白说他家附近有个很好的酒馆,请李白过来玩耍。

李白千里迢迢赶来发现被骗,但汪伦给李白招待得很周到,在李白离开的时候还召集了一帮朋友集体跳起了秧歌给李白送行。

李白在船上看得又搞笑又感动,于是留下了这样一首名作:

最经典的还要数李白给孟浩然的诗,那绝对是爱过的,比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然而李白给杜甫的诗仅有两三首,在李白的诗里面都算下乘之作。

那时候的杜甫,年纪和阅历所限,远远达不到能和李白平起平坐,推心置腹的地步。

而李白声名卓著,人人敬仰,却能如此真诚和友好地对待杜甫,可见他的品格绝不低下,是值得杜甫崇敬的。

当杜甫到了李白这样的年纪,且经历了更多的磨难,他终于能理解李白。

如果没有杜甫,我们不会知道他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浪子;

他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天才;

他也是“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的怀才不遇的李白。

是“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的孤独的李白。

他是如此理解李白,就像那是世界上另一个自己。

伟大的友谊,往往是棋逢对手,旗鼓相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