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为七言歌行体,诗人借着咏刀来言志,抒发誓死抗金、坚信中国必胜的豪情。
啊,楚国虽然被秦国蚕食,但即使剩下三户人家,也一定能消灭秦国。难道我堂堂中华大国,竟会没有一个能人,把金虏赶出边关?
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不甘屈辱、奋发图强的精神,可以说在这首词里,抒发得淋漓尽致。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这首诗,常被看作唐代边塞诗里的翘楚,明代诗人李攀龙更推崇它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整首诗一气呵成,意境雄浑深远,充分体现了唐人的自信与激昂。
杜甫的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昔日繁华隆盛的长安,一片萧条冷落。
那种国破家亡的深挚痛楚,似要透过这短短的40字,郁结在每个读者的心头。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整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将家国之痛、身世之悲一道淋漓地抒发了出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两句何其悲壮雄浑。
战争固然艰苦,但整首诗给人的感受却不是低沉伤感的,相反,它雄壮有力、慷慨有声。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呢?我只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亦是临终遗嘱。
寥寥28字,篇幅虽短,分量却重若千钧,它无愧陆游创作的一生、爱国的一生。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这首诗生动描述了边地的荒凉、戍边战士们的英雄气概与乡情婉转。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白了须发;战士们久戍边塞,留下了思乡的泪水。
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