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寻踪|我总骗自己不再爱你——《雨后望月》诗歌背景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半蟾,此指夏历初七、初八前后的半圆月。山眼,月在山巅,有如山之眼目。海心,犹中天,海即李商隐《嫦娥》诗所谓“碧海青天”。

当四野阴云消散的时候,推开窗户,只见半轮明月升起在夜空中。万里原野弥漫着一片霜雾,浩浩的江水像一匹白练横亘在大地上。明月初升时,山中的泉眼反射出银白色的光芒。当它升高后,大海的中心呈现出一片明光。可惜我像这秋天的团扇一样,彻夜不眠而长吟到凌晨。

爱情,往往是用一分钟去认识她,用一个小时去喜欢她,用一天去爱她,最后却要用一生去忘记她。

李白晚婚。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时,27岁的大龄青年李白,才在安州(今湖北安陆)与前宰相许圉师的远房族孙女许氏结婚。(朱玉麒《许圉师家族的洛阳聚居与李白安陆见招——大唐西市博物馆藏〈许肃之墓志〉相关问题考论》)

古人结婚年龄比现在要早,现在30多岁还没结婚的比比皆是。在古代,为了繁衍人口,人们往往十几岁就结婚了。

唐代法律有两次关于结婚年龄的规定,第一次是在唐太宗贞观元年二月四日(627年,李白尚未出生)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婚媾”;第二次是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5年,李白35岁)二月规定:“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王溥《唐会要》卷八三《嫁娶》)

李白27岁才结婚,算是晚婚了。虽是晚婚,但并不代表没经历过爱情。

青少年时期,15岁的李白在昌隆县衙当小吏,因为得罪了县令,辞去公职,到大匡山(在今四川江油市大康镇下庄坝村)读书修道。正是在大匡山中,他写下了这首《雨后望月》。

乍一看,这首诗似乎没什么问题,全是在写月亮如何漂亮,风景如何美丽。但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李白的初恋故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君不见,诗的结尾处是“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问题来了,这“团扇”啊,是一种圆形的扇子。本来也没什么,夏天嘛,大家都要用它来扇风。

在历史文化比较悠久的民族中,有些语言的符号经过长久的使用,会形成某些固定的联想。而且只有熟悉这一文化传统的人,才熟悉这一联想。西方语言符号学家将这一类词汇称为语码,类似于中国人常说的典故。团扇,就是一个文化语码。

汉代大诗人班婕妤(汉成帝刘骜的妃子)因被赵飞燕夺宠,遂写了一首《团扇歌》,又名《怨歌行》。诗曰:“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打这之后,历代诗人就常用团扇来暗喻爱情,尤其是用秋天的团扇暗喻失恋之人。

班婕妤这首诗很有名,钟嵘在《诗品》中赞扬这首诗“词旨清捷,怨深文绮”。梁朝时,该诗还被昭明太子编入《昭明文选》。李白自幼精通《昭明文选》,必然会读到这首诗,肯定知道团扇这一典故隐含的寓意。

从生理学上来说,男孩子一般是10-13岁左右进入青春期,雄性激素分泌会明显增多。因此,李白心里萌生出对异性的爱慕、思念,进而通过诗歌来表达这份情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所以,李白这首诗不是一般的诗,而是15岁的他写的一首寄托相思的情诗。

俗话说:“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李白是一个15岁的小伙子,按理说,正该处于“睡不醒”的年龄段。他不睡觉,呆呆地望着天上的月亮“长吟到五更”。“五更”相当于现在的凌晨3-5点。也就是说,天都快亮了,他还睡不着觉,这恐怕不仅仅是为了赏月吧?如果只是为了看月亮的话,也不可能看一个通宵不睡觉。很可能是李白看到月亮,想起了心中的姑娘,思念她、回忆她、眷恋她。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清代诗人黄景仁曾说:“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这“为谁”二字尤为动人心脾。李白夜不能寐必有原因,很可能是在想某个人,也可能是在想某件事。

李白为什么不在诗中点明失眠的原因呢?必然有无法言说的苦衷。由于史料缺失,无法考证出李白初恋的对象是谁,但能知道李白是感情很丰富的人。

如今青春期的初恋对象,一般以中学同学居多。古人不同,往往以邻居为多。

白居易在《感情》中的“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就是对初恋时爱慕的邻家女孩儿的回忆。因此,我推测,李白初恋的女孩儿,很可能就居住在大匡山周围的下庄坝、官渡、星火、因明、建兴和红光这几个村里。

初恋,是人生中最纯洁、最真挚的感情,不含有任何利益与杂念。这种爱慕虽是不自觉的,却是真诚的,感情色彩也是最丰富的。它不考虑家庭、财富、地位等各种社会因素,是两性间最自然的爱恋。同时,又是比较朦胧的,深受好奇心的驱使。

心中的秘密,我怕你知道,又怕你不知道,更怕你知道却装作不知道。我不说,你也不说,既远又近,若即若离。这种自然的爱恋流露,过了青春期就再也不会有了。正因为男女双方相爱时都不考虑家庭、财富、地位等社会因素,所以初恋的成功率很低,往往以悲剧收场。

在唐玄宗时期,男子一般是在15岁左右结婚,而李白27岁才和许氏在安陆结婚,由此看来,李白的这段初恋是以失败告终的。

李白是重情之人,对初恋难以忘怀,一直不肯接受新的感情,从15岁一直拖到27岁,足足拖了12年,才不得不接受“分手”这个残酷的现实,和许氏结婚。

俗话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契可尼效应。其实,人再怎么被爱,都会挂念那些没得到的爱。影响一个人的不是到手的东西,而是求之不得的东西。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得不到”,而是“差一丁点儿得到”。

行文至此,不禁使人想起李白的另一句诗来:“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李白《长相思二首(日色欲尽花含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