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千古佳作,韩愈的唐诗《春雪》,有何独特之处?

韩愈这首《春雪》的好,一是好在诗人特有的敏锐观察力,二是好在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三是好在这首诗的结构、用字都非常精妙。有一二才会有三,反之,有三才能让我们后人从诗中读出一二。

这首诗讲了个啥事儿呢?其实就是诗人在“抱怨”,今年的春天,比往年来得晚了一点。

新年都未有芳华:新年是农历正月初一,二十四节气立春前后,立春标志着春天到来。春天是怎样的?是草长莺飞,花朵芬芳的季节。

可是呢,春天都已经来了,却还没有看到任何芳华,“都未”就是(竟然)还没有,好比说你跟人约会,对方迟到一个小时了,你有点不耐烦,就会抱怨怎么还没有来啊!“都未”就是这么个感觉,有点不耐烦,有点急躁,又有点期待。

二月初惊见草芽:一直到了二月初,才“惊见”草芽,也算是这个春天的一丢丢芳华,从一月初到二月初,好家伙,整整迟到了一个月啊。韩愈老师整整期待了一个月啊,终于在某个清晨,终于看到了一丢丢草芽。

韩愈老师爱春天,他喜欢用春草来表现春天,比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也是早春的诗句。从“未有芳华”到“惊见草芽”,是惊喜,也是惊讶,为他期盼了一个月的春天而欢欣鼓舞。

捎带一提,这一句按照诗意理解是“二月初/惊见草芽”,是语法结构;但读的时候是“二月初惊/见草芽”,是音节结构。否则读起来就不上口了。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最后两句最绝妙,诗人等待春天等得好着急,但他不是一个人在等待,跟他一样着急的还有春雪。

这白雪比韩愈还着急呢,等了那么久春天一直不来,那我自己先纷纷扬扬在庭院中,假装是院中春花,我自己来装点出一派春色。而对于诗人韩愈来说,虽然还只是“惊见草芽”,还没有真的见到满园芬芳,但经过调皮的春雪这么一装点,还真有那么点味道。

白雪的人格是诗人赋予的,所以庭中飞花,也是诗人用他浪漫的想象力幻化出来的。

如果你爱听相声,就知道相声包袱讲究“三翻四抖”,就是为了把观众的期待拉高,最后出其不意,达到最佳效果。

韩愈这首诗虽然不是相声,但也跟三翻四抖异曲同工,四个词:都未、惊见、却嫌、故作,都未是先抑、惊见是后扬、却嫌是转折、最后用故作出其不意,翻出新意。

就像清朝人刘公坡在《学诗百法》中评价的那样:“实写则易落板滞,空翻则自见灵动”,如果实写就非常呆板,而韩愈这四个绝妙用词,就让整首诗都灵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