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线上教学大发展,不仅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多种多样,而且还可以实现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家长的互动交流。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还要开展学校教育呢?
线上教学投资少,但并不一定见效快。参加线上教学的学生不用买校服,甚至不用买课本和作业本,会打字就行,不用购买学校统一购买的辅导资料,也不用到学校就餐和住宿,当然能省出很大的开销。但是,线上教学最大的一个毛病就是缺乏有效监管。毕竟,老师给学生们上课不是面对面,而是面对着电脑或手机,并能全方位监管学生的听课状态以及做作业状态。要是有学生上网课的时候开小差,或者一边玩游戏一边听网课,老师是发现不了的。要是把上网课和做作业的监督权交给家长,就会给家长增加负担,也不符合有关规定。于是,很多上网课的学生效率奇差,到学校之后,参加一场考试就知道了,大多不如意。并非上网课缺乏习题训练,而是缺乏有效监管。网络的便捷性,资源的丰富性,让学生们可以轻易获得很多教学资源,也可以轻易获得老师布置的习题答案,当然就不会自己动脑筋了。他们要把做作业的时间节省出来,本来要做一个半小时作业的时间压缩到二十分钟,只要照着答案抄一遍就行了,甚至二十分钟都不到就做完了。省出来的时间用来玩游戏,或者干别的,就是不学习。当然,老师也有重复讲课的问题。网络资源已经够丰富了,甚至学生要学的每一学科的讲课内容都在网上挂着,免费学习。于是,他们认为没必要听老师再讲一遍,但是,迫于纪律的压力,还是要按时上网课的,看似在听老师讲课,其实在开小差。有些学生认为,即便不注意听讲也没事,下了课可以再听听现成的网课,或者看看回放,也就学会了。而现实是,他们下课之后,根本不听别人讲的网课,也不会看回放,而是自己玩游戏去了。如此一来,学生上网课就会出现低效率问题,当然也就学不会了,甚至经过一个阶段的网课训练,开学之后,有的学生要申请休学一年了。
上网课制约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压缩了学生的视野和生活内涵。网络教育只会连线,提供资源,或者让学生照着一定的东西搞小制作,却不会面对面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学校,学生要参加军训、打扫卫生的劳动,整理内务的劳动,还有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都是老师面对面教学,增强了学生手脑应用以及协调能力。著名的教育家别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科学家巴甫洛夫说:“自己动手,自己动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这是我们实验工作的最高原则。而击木游戏正是锻炼你的臂力、腿力和眼力!”强调了学校教育的亲身实践性,当然也是科学研究的必备基本功。而这些动手实践能力在网络教学中却不具备,或者只是老师看着摄像头前的学生动手,却不具备亲身指导的可能性。此外,网络教育还压缩了学生的视野和生活内涵。虽然网络教学资源丰富,但很多学生并不会涉猎那些资源,也不会和同学互动交流,更不会做太多的课外阅读以及团队活动。于是,网络教育大大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生活内涵。在学校,学生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做课外阅读,可以做同学间的交流,可以进行团队活动,可以做游戏,可以参加会议,可以搞公益活动等,向着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努力,视野大大拓宽,生活内涵也变得丰富起来。
线上教学不具备学校环境与文化育人的条件。学校的环境就是一个育人的环境,充满了文化气息,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有利。人才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的熏陶,杜威说过:“想要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学校是读书学习的环境,很多学生都走统一步调,就是成绩差的学生,或者调皮捣蛋的学生也会从众,慢慢变好起来。学校的标语、制度、功能室、团队等都在对学生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尤其是教室、图书馆等文化场所,能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同学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都能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而这些教育的便利条件是网络教学所不具备的,也是网络资源无法提供给学生的。即便老师在线上监督,也很难达到长期熏陶的目的。
线上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多种多样,但是,学校教育还是不可或缺的,虽然花钱多了,但对于学生的培养还是至关重要的,一些功能可以被线上教育取代,但并不能全部被取代,在学生教育过程中,还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