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古伟中这本《霜叶集》清样,一首首清新逸丽的吟唱、一段段引人入胜的场景、一个个难以忘怀的瞬间扑面而来。同时,作者在我眼中也变得既熟悉又有些陌生了。
我与古伟中的认识,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省委机关,他在省委组织部,我在省委办公厅。真正结缘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俩先后到花县(现称花都区)挂职。
相同的是:都担任县委副书记兼县政府党组副书记,都分管同样的部门和工作,都住过同一间办公室兼卧房,都用过同一部车和电话,我是全单照收他的工作“硬件”;
不同的是:他在这个位置上树起了高标杆,受到花县干部群众的夸奖,使我这个后来者感到很大压力,但也让我有了学习请教的理由和决心赶先的动力,当然也就从此成了好朋友。
以后古伟中从省委大院调到阳江市委、省通信管理局担任要职,我也辗转地方和省直工作,虽见面相聚不多,但我一直关注他。不过,我并不清楚他喜爱写诗且已出过雅集,可能因为我在这方面是短板,他有意不对我显露强项了。
《霜叶集》洋洋洒洒两百首,描写对象丰富多彩。既有大时代、大节点、大事件,如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国庆70周年大阅兵、港珠澳大桥通车等;也有小世界、小温馨、小确幸,如家乡山水、亲人好友、花卉草木等,确是信手拈来,皆可入诗。
作者在后记自评“随心随意”。但细细读来,作者或深情诉说、或深切期盼、或深刻感悟,其实心有所系、心有所向、心有所愿,意有所指、意有所托、意有所思,这就为我们还原了一段段难忘岁月,打开了一幅幅美丽画卷,弹奏了一声声动人音符。
我没有写过诗,也没有做过诗评,但先睹为快,从读者角度讲点读后感:
真情。诗集从爷孙、夫妇的亲情,怀念良师挚友的友情,对英烈英雄的敬仰之情,到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厚感情,都在笔下汨汨流出,在韵里盈盈律动。
而且不少诗篇是现场之感,实时之作,显得真切朴实,自然而然,不是“为赋新诗强说愁”,因此使人融入其中起遐想,引发共鸣。
真切。诗集没有过多引经据典,不会深奥生僻,而是字简意清,易懂易明,相信这不仅受到诗友好评,也会受到普通读者的欢迎。
尤其可贵的,诗中无论是叙述过去还是当下,国内还是国外,人物还是景物,基本都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而且也没有堆砌华丽词藻和曲意讲好话,因此显得亲切真诚、感人可信。
如作者在2019年超级台风“山竹”过后,看到广州新城区一些新植大树被连根拔起,老城区的老树因根基深埋而毁坏甚少,故写下七律《台风随感》,中间四句是:“新城大树连根倒,旧地高橼笑迎风。不是风灾偏爱致,且看根植浅深中。”看似风灾实录,实是比喻做人做事的道理,联想我们身边现实中的一些现象,发人深省。
再比如,一次作者在地铁口出站拍下一图,一边是自动扶梯上人流拥挤不堪,另一边是步行梯空空荡荡,他将图发到朋友圈,并附上一首《偶思》,后四句是:“崎岖艰苦非奇事,顺利轻松莫有幸。趋乐避难难得乐,积成跬步即康庄。”把苦与乐,难与易的关系讲得既透彻又诗意,是自己所悟,又给人启迪。诸如此类,集中多有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