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诗是近体诗中格律最严谨的一种是个体裁,几乎成为格律诗的代表。七言律诗分四联八句,每句七字,其中中间两联颔联与颈联要求对仗,自首联至尾联起承转合,法度锤炼,格律严密,使得其诗风格气质凛然,境界自有天地。
唐代是七言律诗发展的鼎盛时期,擅长绝句、古诗、五律等诗歌体裁的名家很多,而擅长七律的名家却是很少。李白、王维等人七律多有失粘、重字等弊病,即便是崔颢的《黄鹤楼》也有半律半古之嫌。有唐一代,堪称七律佼佼者的唯有杜甫、李商隐而已,其中杜甫可以说将七律的艺术性推到了顶峰。杜甫的《登高》也被后世称誉为“唐人第一七律”、“古今第一七律”。虽然崔颢的《黄鹤楼》也有此头衔,但相比之下,《登高》格律严谨,堪称七律之尊!
杜甫的诗集中几乎每一首七律都是绝佳之作,每一篇每一句都法度森严、气势雄浑,可谓将七律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自杜甫以后,再难有人能把七律写到这等程度。尤其是到了宋代,虽然以杜甫为宗,但大多以理趣、议论为主,虽有佳作,却难出风格。
唯有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律一途颇有杜甫的风格,格律严谨,其实沉郁雄浑。尤其是下面这首《书愤》最为经典,即便是放在杜甫的诗集中也是不遑多让:
陆游幼年曾历经靖康之乱,目睹过国破家亡的惨相,经历了离乱漂泊,使得他自幼就树立了报国之志。入仕后陆游曾在抗金前线任职,金戈铁马的岁月给陆游留下了一生的记忆,所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就是回忆这段生涯而写的。而一生矢志报国的陆游却始终被朝中小人排挤,一生碌碌,晚年唯有以诗书写心中悲愤。这首《书愤》就是其《书愤五首》中的第一首。、
所谓书愤,抒发胸中孤玉愤恨之情也。开头第一句虽是陈述回忆早年,但已见其愤:早年“北望气如山”,矢志恢复山河,而如今却是已知“世事艰”,并非战场杀敌之艰难,而是小人误国以致壮志之艰难!
颔联则描写早岁“中原北望气如山”的情形,金戈铁马,壮志雄心,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军旅生涯,读来令人胸中为之一壮,慷慨激昂,莫过于此!而颈联蓦然一转,回到而今晚年之态: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少年壮志,如今空余镜中衰鬓,有心报国,却“世事艰难”,悲愤之情可想而知!
结尾两句用诸葛亮《出师表》的典故以明志,既贬斥朝野上下的碌碌小人,也有以诸葛亮自比之心。当世无人知我,唯此《书愤》当令后世知我“出师”报国之志!可谓是自首至尾,句句皆愤,字字皆愤!
这首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起承转合分明,风格雄浑奔放,情感表达沉郁愤慨,饱含诗人报国的心志。与杜甫的七律佳作相比,丝毫不遑多让,甚至在风格上颔联两句壮志豪放,是杜甫所没有的。后世诗家评价这首诗曰:全首浑成,风格高健,置之老杜集中,直无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