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其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从“诗境”走入诗人“心境”,是对诗者之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的认知。读一诗,得其一,自足矣。
浮云来去望无垠,风拂天门不染尘。
“聊当糖葫芦一串,哑然缀入候来车。”将细腻敏锐的感受赋予奇特的想象中。(归樵)
“绿树绕身凉意满,”以我感物,著我之色彩,有我之境者也。(归樵)
近于三亚金鸡岭下见佛肚竹甚爱之今又于临高海边见之
与我尘缘若前定,才相逢后又相逢。
“与我尘缘若前定,才相逢后又相逢。”从爱“佛肚竹”之甚见诗人情怀。(归樵)
以诗之寄意补画之寄意,使寄意深而又深。(归樵)
牵魂绕梦凭谁诉,坐夜临池和泪书。
三四句借助诗人“坐夜临池和泪书”的复摹“母亲”二字行为动态,以烘托其“牵魂绕梦凭谁诉”的心理感受,至情至深。(归樵)
为儿颤手去愁丝,不尽胎恩日更慈。
巧妙抓住“老母为我理发”当时情景,即兴而为,有感而发,“双有幸”与“两头白发”读之甚是动人。所谓“好诗不过近人情。”(归樵)
少年曾牧牛于柳溪之畔,采薪于桃林之野;老来欲固守于幽怀心斋,回归于天然纯粹,便有归樵别名。喜读诗词,偶有一得;好乱涂鸦,聊补性情。
在《小楼听雨诗刊》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百度】【今日头条】【华人号】【都市头条】【搜狐网】【凤凰新闻网】【UC浏览器】【天天快报】【腾讯新闻】【QQ浏览器】【QQ看点】【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自行关注并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