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东坡以兵部尚书兼差充南郊卤簿使召还朝廷,九月九日,途至南都(今河南商丘)时,与友人王定国(名巩)恰巧相会。
二人自彭城(徐州)分别已有十五年之久,为表达与友人不期而遇的愉悦心情,东坡于是作下了这首词。
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简称《减兰》。《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
缠头:古时表演歌舞者把锦帛缠在头上作妆饰,称“缠头”;也指赠送给歌舞者的锦帛或财物。这里指赏给歌舞女郎的锦帛用以缠头。
起舞属(ZHǓ)公公莫起:属公:嘱咐于您。公莫:指古时的“公莫舞”,即后世的巾舞。
鱼龙:即“鱼龙漫延”,亦作“鱼龙曼延”、“鱼龙漫衍”,是古代的一种幻术游戏,汉代由西域传入,为古时百戏杂耍名称。演出时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鱼龙,是猞猁之兽,曼延也是兽名。
译“随即欣赏弹用银装饰的筝,不用大量的财物赏赐演奏者;不用花费而欣赏美好的演奏。
美妙的才思象泉水涌出,滔滔不绝,洗掉了我十五年的闲愁。
为了让您稍作停留,您不要起身走了,请您起舞。
我是会像蓬莱仙岛三神山里的鱼龙在风里摆撼舞蹈的。”
上片描述词人与友人王定国在南都不期而遇的欢快情景。
“银筝旋品,不用缠头千尺锦”,词人自己拨动起银筝的调音“品”,确定音位后,便弹起乐曲来,用不着请歌舞艺人来表演送她们千尺锦帛作“缠头”装饰了。
“妙思如,一洗闲愁十五年。”筝曲发出的奇妙乐响,有如泉水淙淙流淌的畅快思绪,一下子把两人相别十五年的闲愁全部冲洗干净了。
下片从上片的音乐快感过渡到欢歌狂舞,既自然,又真实,目睹着二人在相遇欢宴中种种心花怒放的冲动过程:
“为公少止,起舞属公公莫起。风里银山,摆撼鱼龙我自闲。”
在这般神仙境界中,他们内心的什么烦恼都忘怀了。
“我自闲”,尤其是词人自己,全身心感到无比闲适、轻松、惬意、自在,他已完全放开了。
有如他在知密州任时的“放意肆志”韵“超然”态度,所谓“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这首词全篇非常乐观、旷达、自适、自在的情趣抒写,并毫无物累、压抑、疲惫、伤感的格调韵致者。
其实,正是词人“野性犹同纵壑鱼”的放逸个性的突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