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有“千年第一才女”之美誉。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因生活安定,词作多写其悠闲生活,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情感。后期因家国巨变,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是她前期的作品,写闺中离情,为宋闺秀词之冠。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1.下列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首三句,词人放眼室外,由春景落笔。但见初春时节,春风化雨,和暖怡人,大地复苏,嫩柳初长,如媚眼微开,艳梅盛开,似香腮红透,到处是一派春日融融的景象。
B.“柳眼梅腮”,用词极工,又一语双关,既是对初春梅柳的拟人化描写,又是对思妇美貌的形象化比喻。
C.词作的下片,词人以细微的笔触,紧承上片末句,着重刻画自己具体的闺中寂寞生活。
D.结尾二句“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相思了一天,到了晚上,还在剪弄着灯花,以此来排遣这“浓愁”。
2.“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进行简要赏析。(6分)
1.D【解析】应该是一夜相思,天要亮了,还在剪弄着灯花,以此来排遣这“浓愁”。
2.用有形的形态动作来表现无形的内在情感。愁本无形,却言“抱”,及其形象地把愁的浓度写出来,再加上“无好梦”给予慰藉,更突显其愁苦的深重。运用细节描写,通过“剪”“弄”两个传神动作,将女主人公夜深无眠、孤寂思念等复杂心态含蓄地展示出来,再著一“犹”字更活画出了词人百无聊赖的情态,可谓形神兼备,意蕴丰富。这两句写得极为细致、生动,看似毫不经意,实则体现了作者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深厚的艺术功力。
春风化雨,和暖怡人,大地复苏,嫩柳初长,如媚眼微开,艳梅盛开,似香腮红透,春天已经到来。一腔酒意与诗情有谁可以与我共鸣?泪水流淌,脸庞上的香粉为之消融,心情沉重以致觉得头上戴的花钿也是沉甸甸的。
试穿金丝逢成的夹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只好无情无绪的斜倚在山枕上,以致把精美的钗头凤给压坏了。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直至夜阑人静时,仍剪弄灯花,以排遣愁怀。
这首词当写于词人新婚不久,夫妻小别,写出了青年夫妻间特有的别离相思之苦,抒发的是闺中少妇对于丈夫的思念。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开首三句,词人放眼室外,由春景落笔,描绘了一幅清新秀美的初春图:春风化雨,各暖怡人,万物复苏,嫩柳初长,如媚眼微开,艳梅盛开,似香腮红透。面对这美好的春光,哪个闺中女子不春心萌动呢。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面对大好春光,无人与她诗酒相和,只得独自伤心流泪。这两句笔锋陡转,感情产生波澜,由惜时赏春之愉悦转为伤春怀远之幽怨。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春暖天晴,春装初试,然而词人却无心去观赏那美好的春景,只斜倚在山枕上,以致把精美的钗头凤给压坏了。词人通过描写思妇一连串疏懒的动作,感情真挚而细腻,形象鲜明而生动,表达了她内心的苦闷与无聊。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词人将愁赋形,说抱着愁,可见那愁情之深。愁深而无法入睡,直至夜阑人静之时,仍剪弄灯花,以排遣愁怀。通过“剪”“弄”两个动作以及“犹”字,写出主人公心烦意乱、夜深无眠的复杂情感,表现主人公的思之深、愁之浓。这两句写得非常生动传神,将词人对丈夫的思念刻画的细致入微。清词论家贺裳评这两句为“入神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