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夫妻恩爱,相信很多人会马上想到“举案齐眉”。的确,历来“举案齐眉”的故事已经成为夫妻恩爱的典范。其实,通过举案齐眉的故事,可以折射出古代 家具 以及文化礼仪,如汉代夫妻关系,古人生活起居等。
举案齐眉图,陈洪绶绘
举案齐眉的典故最早出自《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话说东汉初年的隐士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今陕西咸阳西北)。他博学多才,家里虽穷,可是崇尚气节。由于品德高尚,吸引众多仰慕他的女子。
这些女子当中有位名叫孟光,与梁鸿同县,长得又黑又肥又丑,而且力气极大,能把石臼轻易举起来。每次家人为她择婆家,就是不嫁,已三十岁了。父母问她为何不嫁。她说:“我要嫁象梁伯鸾一样贤德的人。”梁鸿听说后,很是动心,于是就下娉娶她。
等到过门那天,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那想到,婚后一连七日,梁鸿一言不发。经沟通后,梁鸿告诉孟光希望他的妻子是位能穿麻葛衣,并能与他一起隐居到深山老林的人。而不是整天穿着名贵的衣服,只会涂脂抹粉、梳妆打扮。孟光听后,越发敬重梁鸿为人。于是当下便将头发卷成髻,穿上粗布衣,架起织机,动手织布。此后每回吃饭时,孟光每天把饭菜弄好了,放在案上,端到丈夫面前,低头不敢仰视,高高举起,请梁鸿进食。梁鸿见状,大喜。从此他们在霸陵山深处,过起隐居生活,以耕织为业,或咏诗书,或弹琴自娱。
这就是“举案齐眉”的故事,这个成语也变成今天夫妻相敬如宾的一个象征。这里的“案”,当时就是一个托盘。今天的托盘就是一个盘子,当时的托盘“案”,带有四个足,四足是缩进去的。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书案的“案”,形制上非常接近。从这些记述可以看出,食案的作用跟上食用的托盘相同,但托盘上食后要撤下来,食案则不撤,起着饭桌的作用,这是与托盘不同的地方。食案应该跟今天北方农村不少地区仍在使用的“炕桌”十分相似,“炕桌”大约就是古人所说的案的遗存。
炕桌
案的起源和演变
案是一种案面呈长方形、下有足的承托,多木制。案的起源很早,在桌子出现以前,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具。后来人们常将几案、桌案连称,几、案、桌在中国古代家具中属于同一类范畴,均可在其上搁置器物。
那么“案”为什么叫“案”呢? 有人认为“案”是因安置、安放而得名的,由于“案”的用途是安放餐具,所以就称为“案”。也有人认为“案”是因为安稳而得名的。与直接用手端拿相比,用“案”端拿食物既不怕烫手,又端得多,端得平稳,因此称为“案”。这后一种解释可能更接近事实。
对上层社会的人士而言,由于讲究尊卑长幼之别,每人食案上的饭菜数量和档次并不相同,尊者、长者数量多,档次高,卑者、幼者数量少,档次低。《燕太子》一书中记载说:“太子常与荆轲等案而食。”意思是说荆轲食案上的饭菜与燕太子丹是相同的,说明了太子对荆轲的优待。荆轲就是那位替燕太子丹刺杀秦始皇的勇士。
荆轲刺秦王
由于食案是生活中常用的器具,人们非常熟悉,所以那些与食案样式相似的家具人们也都称为“案”。《三国志》中说,曹操将率领八十万大军与孙权一决雌雄,孙权的部下大都主张向曹操投降,孙权非常生气,拔刀砍击“奏案”,说:“诸将吏敢有言当迎曹者,与此案同。”意思是说,谁敢提议向曹操投降,就会像这奏案一样被砍头。
这里的“奏案”指放文书用的书案,比食案要高一些,跟今天的茶几相似。古代官署的文件多是卷轴形的,分类存放于书案,所以称为“案卷”或“案牍”。今天将机关、企业分类保存以备查阅的文件称为案卷就是古代意义的沿用。另外“案头读物”、“拍案叫绝”中的“案”也都是书案的意思。
由于文书放置于书案,所以“案”也用来指代文书。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里的“案牍”就是指官府的文书。我们今天常说的“有案可稽”、“记录在案”、“备案”等词语中的“案”也是指文件。我们今天常说的“ 大案”、“要案 ”的“案”是案件的意思,这一意义是从文件的意义引申出来的。古往今来,政府部门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处理各种各样的违法乱纪事件,这些事件的经过以及处理这些事件的过程都要以文件的形式记录下来,因此文件就引申出了案件的意思。
案的演变:
中国的案在经过各个朝代的发展和演变后,其形状与功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战国直至隋唐五代,案类家具逐渐走向成熟。如,汉代的案,是一种类似今日的大型托盘的家具,形状或为长方形或为圆形,有的下面附有矮足,方形的多为四足,圆形的或有三足。从汉墓出土的文物看,案多是木质的,高级的制品则髹漆并施彩绘,华美异常。
明清时期,案是比较重要的家具,通常摆放在客厅厅堂正中,前设一方桌,桌的左右配放一把大椅。可放置在书屋等地,一般放在正迎门或窗前的显著位置,与书架、多宝阁等配套使用。
厅堂中的案 上摆花瓶 前摆放方桌
而到了现在,案多半不用来摆放饭菜,而且高度、大小都和古时也有了很大不同,现在的起居习惯已经不是席地而坐,因此案的高度和大小变化比较大,在设计上,保留许多古典元素,两边翘头,下面透雕拐子纹,显得非常典雅,但是高度和大小都与古时的案大不相同,这一改变正好反应了现代人的生活习惯。
什么是几?几与案的区别
几是一种狭长面、下有足,常设于座侧,以便凭倚或搁置物件的家具。多木制,也有石制。几与案是相对而言的,一般多把似案而小者称为几,如炕几、茶几、香几等。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家具品种之一,几起初只用于祭祀等较正式的场合,是等级身份的象征,不是一般的平民阶层随便可以使用的。后来几成了长者、尊者所设的凭倚用具,一般放在身前或身侧,成为靠背的母型;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几就不只是供人凭倚,还可以放置器物,已具有桌案的功能了;东汉以后出现了一种三足弧形凭几,由于它具有弧形特点,入座时无论左右侧倚或前伏后靠都很方便;
、
三足弧形凭几
隋唐时期,由于高型坐具的出现,椅子的功能完全可以代替凭几的作用,凭几已不再像南北朝时那样盛行,但并未绝迹;
宋元以后随着床榻形制的改变,凭几才渐渐退出家具世界的大舞台,花几、香几和茶几等取而代之,成为几类家具的主要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