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通知》,西安“双减”政策落地有了具体举措。
围绕“压总量、提质量、减压力、优服务”的工作要求,坚持依法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实现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精力负担在“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的目标。
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鼓励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应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
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集体补课。
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
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
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培训机构不得高薪挖抢学校教师;不得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聘请在境内的外籍人员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不得在学校正常教学时间组织学生培训。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线上培训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
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制定校外培训机构收费管理办法,逐步实现机构预付费“全额监管、一课一消”目标。严肃查处超范围收费、收费未出具发票、一次性收取跨度超三个月或60个学时费用等违规行为。
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目前,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考综合改革,陕西省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按照“3+1+2”模式已报教育部备案,经教育部对陕西省高考综合改革条件保障评估通过后向全社会公布。陕西将于2022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在普通高中同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2025年全面实施新高考。
甘肃、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7个省份今天发布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宣布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进入“3+1+2”的新高考模式,2024年起高考不分文理。
新高考采取“3+1+2”模式,“3”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是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2”是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满分为750分。
高考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要破解传统高考中存在的“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因此在选考科目和外语等科目上进行了多次考试机会的探索。从上文也能看出,目前新高考实行的主要就是两种模式:3+3和3+1+2。
今年以来,多个省份陆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确定日期的同时,也明确调整并酝酿有关方案,低收入劳动者将切实受益。陕西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950元。
“值得关注的是,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后,对增加职工收入,特别是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将起到直接拉动作用。此外,与最低工资挂钩的一些待遇标准也会相应上涨。”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王正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职工的失业保险金、医疗期内的病假工资、工伤伤残津贴、以及单位停工、停业等情况下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公积金费用等,都将随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而上涨。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15年曾下发通知,要求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三年至少调整一次。
王正宇表示,对于很多行业的从业者而言,最低工资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劳动法第四十八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最低工资上调并非意味着人人都涨工资,依照《最低工资规定》,劳动者的工资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因此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低收入劳动者工资将会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