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焦虑来源于“别输在起跑线上”,但真正的起跑线,在受孕之前

为何要减轻现在孩子的负担?君不见小学生所背的书包居然重达二十多斤?君不见中小学生在书山题海中备受何等的煎熬?君不见家长的教育焦虑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凡事皆有源头,教育焦虑的源头,就来源于各方人士所说的“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家长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输不起。

为什么会出现传说中的“教育内卷”,而且越卷越剧烈,一方面是因为中考和高考的“应试指挥棒”就在那儿,不离不弃;另一方面是因为太多的家长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小班的孩子在家练习,写阿拉伯数字数字,不停作画然后家长将那些作品发在群里,言外之意就是她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其他的家长自然不甘落后,也给孩子报书法班、绘画班,耗尽洪荒之力想要将其比下去,于是教育内卷就疯狂“卷”起来了。

当然,出现这种现象,这也不排除现在中考普高率五五分成的因素在内: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10个人充其量只有5人进普通高中,如果是教育教学质量和生源质量都相当一般的初中学校,这个概率还要往下降一降。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输不起,这也是相当正常的事情。

教培机构说:你不来,我就培养你孩子的对手。

不贩卖焦虑,教培机构如何日入数千甚至日入上万?教培机构如何赚得盆满钵满?“你来,我们培养你的孩子;你如果不来,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对手!”如此贩卖焦虑,家长看了之后如何不“买单”?在之前的日子里,教培机构和在职教师要么“合作共赢”,要么因为补课资源的争夺而互相贬低,但不管怎样的骚操作,其本质都是为了钞票,为了把家长当成移动的ATM。

那些自己小时候成绩非常糟糕的家长,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欲望一般是比较强烈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他们希望孩子不管在什么样的老师任教之下都能考出好成绩,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其实在母性家长受孕之前就已经划出来了!

基因比较好的家长,“制造”出来的孩子综合素质自然就比较高;家里比较富有的家庭,孩子拥有的教育资源自然是其他孩子所比不了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我教过的一届学生中,有一个女生成绩非常好,她在参加市统考之后,她的综合成绩位居全市前几名,我们地区内最好的几所初中学校想要把她招进去,但家长死活不同意,因为市区的消费水平太高,家长怕孩子的生活费超过家长的预期……一颗好苗子就这样夭折了,虽然这孩子的成绩相当不俗,但生在这样的家庭,却可能是她这辈子的悲哀。

不管是对于学生而言,还是对于其他已经步入社会之人而言,人生的起跑线就在当下。“最穷无非讨饭,不死就会出头”,你现在前进的每一步,其实都是在让自己的起跑线往前挪动一步,你说呢?